端午假期消费持续火热 文旅融合跑出“加速度”

来源: 人民资讯
2024-06-13 00:30:08

  人民网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周静圆)龙舟逐浪、粽叶飘香,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各地节日氛围浓厚,市民游客在国潮非遗、传统手作、民俗互动中感受传统节日,解锁新玩法。

  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点燃“假日经济”的消费新活力。在重庆,各大景区纷纷推出数百场以“粽”为主题的文旅活动,赛龙舟、包粽子、制 香囊等让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魅力;在广东,佛山凭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叠滘赛龙舟”,成为今年端午假期的热门“民俗小城”;在福建泉州等地,民俗踩街、王爷船巡海仪式等地方特色节庆活动也吸引了众多游客……

  据文化和旅游部6月10日发布的信息显示:2024年端午假期(6月8日至10日),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平稳有序。据测算,国内旅游出游合计1.1亿人次,同比增长6.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03.5亿元,同比增长8.1%。

  此外,端午节假期,吃粽子是当仁不让的“仪式感”担当。青稞粽、红烧五花肉粽、紫糯栗蓉粽……不断丰富的粽子吃法和口味折射出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小粽子正在成为大产业。

  中国数据研究中心最新调研显示,国内粽子消费人群持续上升,目前已达85%比例。随着粽子消费时间、空间广谱化大趋势发展,以及受礼品经济、文旅经济的带动,2024年粽子市场总量增幅将达到8%,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3亿元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中国粽子市场将突破110亿元规模。

  今年的端午节假期,各地城区及周边小镇成为假期短途游目的地。许多游客选择在本地休闲或近程旅游,户外徒步、露营等项目受到青睐。

  “京津冀也有自己的‘阿勒泰’啦!”北京市民常女士说,考虑到端午节假期只有3天,她和朋友选择了去河北张家口的麻田岭风景区徒步,既能欣赏到美景也能放松心情。

  与此同时,在端午“民俗氛围”之下,北京、陕西西安、河南洛阳等文化名城,成为假期“新中式游”的好去处。在西安,各大景区推出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以及优惠措施,助推这股“新中式”出游热潮。在唐文化旅游标志性景区华清宫,游客在木华水清门前独立背诵《长恨歌》全文,即可免费入园参观。

  短视频导游,或者说“直播+文旅”的发展模式,更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天津市导游分会副会长林菲认为,在与线上融合的过程中,提升了社会对导游的美誉度。“过去,人们可能普遍认为导游的工作只是买票和带团,但没想到在短视频中,导游们的形象被树立起来,形成了一个旅游IP。导游的角色不再是可有可无、位于产业链底端的角色,而是成为了一种专业人才。他们身上的技能需要通过专门的后期培训和个人的深耕才能获得。”林菲说,“如今导游可以凭借着自身的服务和知识去塑造行业形象,最终达到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收益,而不仅仅停留在物质追求。”信得过,靠得住才是好导游。

  “这是三年前就已经结束的保险合同。从常识来讲,消费者不会过了这么长时间才想要全额退保,这个事情本身就很不正常。”调取全程销售录音后,乔良发现并不存在投诉所说的销售瑕疵。公司判断可能遇上了代理退保黑产,便立即向监管部门反映了情况。“还好是电话销售,有当时的录音,不然就真说不清了。”乔良感叹。

  韩国《中央日报》则惊呼,还没等管制令生效,从7月1日至8月1日,镓的价格就直线上涨,简直在动摇韩国半导体产业。当然,也有媒体评论、海叔在此照录——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于7月18日发布了《跨媒介旅行:直播+文旅发展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了直播+文旅的不足之处。首先,文旅资源整合不够有效,缺乏区域协调和联动发展机制;其次,文旅融合深入度不足,地方特色文化挖掘和宣传方式有待提升,旅游景点与文化融合不够深入;最后,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理念滞后,部分旅游区域缺乏标准化建设和系统性传播的整合策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协调机制、提升文化宣传方式、加强景点与文化的融合,以及推进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理念。

  程晓陶提到,目前国内应对洪水的演练水平较低,预案的可操作性、针对性不足,不同部门要求不同,演练效果也不一样,距离真正的实战还有差距。

  对于俄罗斯来说,尽管其态度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从较早时期的希望参会,到后来又不来了,但俄罗斯不可能不重视超过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的会议。何况,除了美国以外,还有中国、沙特这样与俄罗斯比较友好的国家出席。

黎轩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