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评论员:走好创新“先手棋”

来源: 上游新闻
2024-06-20 17:37:41

  科技创新是关键要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就在科技创新,在于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当前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创新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要于变局中开新局,只有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整合优化创新资源,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是根本路径。只有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互促进、同频共振,加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生产实践中不断优化生产要素,才能实现以新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进而实现生产力的迭代跃升。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充分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将科技创新成果切实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体制机制创新是基本保障。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引导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主力军的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

  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是决定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具决定性的因素。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素质。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鼓励人才大胆创新,为科技创新积蓄第一资源。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的热情与活力,营造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五个一百”,记录激情澎湃的中国瞬间。回望过去,我们充满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神舟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五个一百”活动以不同的方式记录属于中国独一无二的瞬间,凝聚起团结奋进的时代力量,让网络空间的正能量更加充盈。

这一经历对老年患者成功对抗新冠感染

  <strong>中新经纬注意到,正大天晴具有较强的商业化能力,此前曾与多家创新药企包括亿一生物、安源医药达成商业化合作。</strong>

  江西省科技馆、江苏省科技馆、重庆科技馆、四川科技馆等场馆,大力整合高校和科研机构等专家资源,搭建专家参与科普的平台,邀请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北京教科院基教研究中心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为公众开展科普讲座;福建省科技馆依托“科技馆总分馆制”优势,整合核电科技分馆和数字农业分馆等专业场馆资源,加强与分馆资源融合共享,开设“迷你菜园”主题展览,传递绿色理念,引导公众践行“低碳减排”。

  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流程方面,二者均建议基层医疗机构为轻型或普通型新冠患者提供规范化治疗,而重型或危重型患者应转诊至上级医院。

  诊室里,社区医生徐廷琴耐心叮嘱王先生:“你家人这种情况,我先给你开些药,如果效果不好,你再来找我,或者转诊到区医院。”

汪盈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