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避免三个误区

来源: 红山网
2024-06-25 13:00:07

转自:新华每日电讯5版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陈炜伟)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在新华社24日推出的“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上说,各地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要着力避免认识上的三个误区。

  黄汉权分析,第一个误区是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但是传统产业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传统产业利用新技术、前沿技术,特别是颠覆性技术进行改造升级也能够形成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是基本盘,忽视传统产业可能会造成产业断档。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只能在科技创新集中的地区。黄汉权认为,虽然这些地区人才集中,科技成果丰富,但并不意味着欠发达地区就没有机会。中西部地区有科研基础,也有高校和人才,在某些领域是有比较优势的,可以因地制宜根据产业禀赋有针对性、指导性地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三个误区是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仅仅是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起主导作用,这背后包括两个方面的创新,一个是科技创新,一个是管理和制度创新。如果没有管理和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也很难取得突破,所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除了强调科技创新,也要重视管理和制度创新。

  在黄汉权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避免上述三个误区的认识“窄化”,也要避免认识的“泛化”,不能把什么事情、什么工作都往 新质生产力上靠,好像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

  他说,如果是通过制度创新带来的技术创新,或者通过制度创新把先进技术引进来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就可以认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

  黄汉权认为,各地要因地制宜,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独特优势,打造地标产业,或者优势特色产业,在区域内通过资源要素、科技、人才、企业的汇聚,把相关产业打造成周边、全国乃至世界上最有竞争力和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形成优质的产业生态。

  上一个被“挤爆”的还是南航服务器,就在三天前,南航2023版随心飞“畅游中国”上线,截至目前,该产品中的热门系列“成都天府版”、4日款(周一到周四兑换出行)已经显示售罄。早在今年2月,中联航率先推出了踏春“尊享飞”季卡。当时中联航曾在媒体上表示,此举是为了“进一步刺激航空出行需求”。

  “现在是民航的传统淡季,随心飞产品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流和现金流。”民航新型智库平台专家李瀚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随心飞能增加多高利润不好说,但至少能让航司少亏一点。

  随着疫情结束,民航业逐渐复苏,应对低上座率、低客流量的特殊产品曾被认为将“淡出市场”。今年二月起,接连几个新版“随心飞”产品问世,打破了这一预判。

  顾波生于1958年3月,曾任云南省烟草公司人事处副处长、云南省烟草物资配套公司经理等。2008年7月起,任云南中烟副总经理,2018年退休。王元明称,顾波被查早有预兆。2022年1月,顾波要出国考察,到了机场,才知道自己已经被限制出境,“顾波是张水长一手提拔起来的,被认为是张的马仔”。

  其间,他曾挂职任菏泽地区行署专员助理。2001年1月,孙述涛出任菏泽市副市长,2月调任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后兼省干部学院院长。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既要在地方具体落地,又有较强的宏观性。处理好央地监管关系至关紧要。方案中,“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等内容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谢湖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