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4亿收购52家医疗机构,爱尔眼科的并购基金故事还能讲多久?

来源: 新京报
2024-06-03 21:46:07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爱尔眼科继续疯狂“买买买”。

  5月31日,爱尔眼科公告披露,公司拟收购重庆眼视光、周口爱尔等52家医疗机构部分股权,合计交易金额达13.44亿元。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爱尔眼科第一次大手笔收购医疗机构。早在2014年,公司就开始设立产业并购基金,通过产业基金培育新连锁眼科医院,待合适的时机,再通过收购将优质资产装回上市公司。

  在这种并购模式的加持下,爱尔眼科实现了快速扩张,股价峰值时,公司市值一度逼近4000亿元。不过,并购模式也为爱尔眼科带来不少隐患,首当其冲的就是商誉高企。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的商誉达65.64亿元。

  不过,爱尔眼科似乎已经意识到这种并购模式并不是长久之计,公司已经数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随着上市公司体量越来越大、资金实力逐步增强,产业基金陆续到期后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13.44亿收购52家医疗机构

  爱尔眼科对于产业并购基金的玩法已经轻车熟路。

  5月31日,爱尔眼科公告,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收购重庆眼视光、周口爱尔等52家医疗机构部分股权的议案》,本次交易以自有资金支付,交易合计金额为13.44亿元。

  收购完成后,爱尔眼科除持有重庆长寿区爱尔45%的股权之外,其余51家医疗机构的持股都为51%以上。

  梳理爱尔眼科收购公告后不难发现,此前爱尔眼科批量收购眼科机构的数量为26家,2023年1月、9月、11月,爱尔眼科三次公告分别收购了14家、19家、7家医疗机构,共计40家,此次一揽子收购的数量超过去年全年收购数之和,并达历史之最。

  具体来看,这些标的医院的2023年经营情况均较2022年向好,或业绩增长,或扭亏为盈,或大幅减亏。52家标的医院2023年整体收入为9.54亿元,相较2022年的7.53亿元增长26.67%。

  本次收购标的中,除重庆眼视光和南昌洪城爱尔以外,其余绝大多数为地市级、县级医院项目。

  爱尔眼科表示,截至2023年末,公司通过自建和收购眼科医院的方式基本实现了全国大中城市 的布局,目前公司正在加快全国网络建设,完善网点布局,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瞄上了极具市场潜力的地市县级下沉市场。

  据悉,此次收购的交易对象为包括湖南亮视晨星医疗产业管理合伙企业、南京爱尔安星眼科医疗产业投资中心等6家机构,这几家机构的合伙人中均有爱尔眼科子公司的身影,持股数均在20%以下。

  事实上,早在2014年,爱尔眼科便开始设立产业并购基金,自身出资占比均小于20%,通过基金支持新建医院的扩张,等到医院盈利后再进行收购。这种模式弱化了医院建立早期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在运营成熟后,又能助力上市公司业绩。

  并购模式的隐忧--高商誉

  对爱尔眼科来说,并购基金模式喜忧参半。

  2009年上市之初,爱尔眼科仅拥有19家医院,自2014年设立产业基金开始,公司用少量的资金撬动了产业资本实现快速扩张。截至2023年底,公司境内有医院256家,门诊部183家,境外有131家眼科中心及诊所。上市至今,爱尔眼科的医疗机构数量扩大了超10倍。

  随着医院数量的增加,爱尔眼科的业绩实现了快速增长。营收从2014年的24.0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03.67亿元,九年间增长超8倍。归母净利润的表现则更为亮眼,由2014年的3.0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3.59亿元,九年间增长了10倍。

  2024年一季度,爱尔眼科实现营收51.96亿元,同比增长3.50%;归母净利润为8.99亿元,同比增长15.16%。

  据西南证券相关研报统计,设立产业基金前,爱尔眼科扩张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6%;设立产业基金后,2014年-2020年每年新增医院数量年复合增长率为41.1%,增幅远高于设立产业基金之前。

  在并购基金加持下,爱尔眼科快速崛起并发展为“眼科帝国”,股价峰值时,公司市值逼近4000亿元,但激进扩张背后的隐忧也随之慢慢浮现。

  爱尔眼科将已经孵化成熟的机构收入麾下往往是溢价收购,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商誉。截至2023年公司的商誉达65.33亿元,同时准备计提商誉减值3.84亿元超出了当年净利润的10%。

  此次收购同样存在溢价。例如其中收购作价最高的重庆眼视光眼科医院有限公司,爱尔眼科拟收购其83.0164%股权,作价2.7亿元。截至2023年底该公司的净资产为7123.10万元,评估值为3.25亿元,增值率为356.89%。

  今年一季度,爱尔眼科的商誉为65.6亿元。群益证券研报显示,此次收购估计还会产生12亿商誉。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规模与业绩齐头并进之时,爱尔眼科的股价进入杀估值阶段。公司股价在2021年7月创下历史新高,达42.64元/股,随后震荡下行至今。截至6月3日收盘,爱尔眼科报12.03元/股,市值1122亿元,较最高点累计跌70%,市值蒸发2000多亿。

  并购基金模式还能走多久?

  虽然并购基金曾是爱尔眼科快速扩张的“神兵利器”,但公司目前有意弱化该模式。

  在2023年7月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爱尔眼科表示,从长远看,产业并购基金模式是阶段性的、过渡性的。现在上市公司体量越来越大,资金实力逐步增强,承载能力持续提高,上市公司自建的医院逐步增多,产业基金陆续到期后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显然,爱尔眼科已经意识到依赖并购模式并不是长久之计,无论是从行业还是自身来看,并购基金带来的红利逐渐见顶,弊端开始显现。

  从行业来说,目前近视群体依旧庞大,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

  虽然市场依然广阔,但经过数年发展,竞争格局已发生改变。一二线城市眼科市场趋于饱和,不少眼科医疗机构将视线投向了低线城市,爱尔眼科也不例外,此次收购的52家医疗机构中就有约50家位于地市县区域。

  数据显示,中国的地市县域人口占据了总人口的七成以上,地市县域的眼科需求空间广阔,但相较于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的消费力以及医疗意识均存在差距,爱尔眼科在下沉市场的收购能否复制之前的成功之路还是未知数。

  从爱尔眼科自身来说,除了上面提及的商誉问题,在切入下沉市场后,如何提升单家医院的效率成为关键。

  2020-2023年,爱尔眼科的营收分别为119.12亿元、150.01亿元、161.10亿元、203.67亿元,增速分别为19.24%、25.93%、7.39%、26.43%。

  同期,爱尔眼科旗下的境内医院数量分别为146家、174家、215家、256家。

  粗略计算,2020年至2023年,爱尔眼科单家眼科医院的平均收入分别为0.82亿元、0.86亿、0.75亿及0.80亿元,公司规模扩张迅速但单家医院的平均收入并未得到提升。

  此外,2019年至2023年,爱尔眼科的门诊量分别为662.82万人次、754.87万人次、1019.61万人次、1125.12万人次、1510.64万人次;对应人均客单价分别为1507元/人、1578元/人、1471万/人、1432万/人及1348元/人。2020年之前,公司属于量价齐增,而自2020年后,客单价持续下滑,2023年客单价较巅峰2020年跌幅达到15%。

  若单家医院的收入及客单量无法提升,那么一旦爱尔眼科的并购动作停止,公司业绩增速或将放缓。

责任编辑:杨红卜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记者从广西水文中心了解到,7月17日到21日,受今年第4号台风“泰利”影响,左江、北仑河、防城河等可能出现超警洪水。

  他历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秘书三处副处长、秘书一处处长,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副主任,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银川市委副书记(正厅级)、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司法厅厅长、党委书记;石嘴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固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12年6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兼任固原市委书记。2015年6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2016年6月任辽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在交通运输行业里,很多企业面临着线上推广的难题。传统交通运输企业有大批合规的营运车辆、专业的驾驶员,也有很多早早转型搭建线上平台,但是,在大量投入后却发现,还要持续去“烧钱”拉乘客、买流量。

  而此次高调官宣,质疑声也不在少数。有人认为石家庄不够摇滚、距离“摇滚之都”尚有一段距离;有人提出此举是想要分山东城市的“一杯羹”,但后者已先一步因演唱会经济而火爆,石家庄面对的竞争压力不小;更有人翻出历史,对于这个与摇滚结缘数十年的城市,既惋惜于其没能擦亮这张名片,也对其下一步发展保持观望。

  首局25-21先下一城后,球队在第二局乘胜追击,以25-20拿下。第三局中国队在对手的强力发球冲击下阵脚不稳,失误增多,以20-25落败。好在第四局,中国女排没有让对手将比赛拖进决胜局,以25-23取胜。

  据新华社消息,全国国家安全系统表彰大会7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出席大会并讲话。他强调,国家安全机关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矢志不渝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安全屏障。

叶怡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