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专家:马中关系充满韧性

来源: 秀目传媒
2024-06-18 09:04:27

  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翁诗杰近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马来西亚已经与中国建交50周年,虽然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但两国关系保持韧性。

  马中友谊源远流长

  文章指出,半个世纪前,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的拉扎克在冷战高峰期访问北京,马来西亚成为第一个与中国接触的东盟成员国。

  无论如何,拉扎克大胆而富有远见的举动被认为符合1971年东盟发 布的《和平、自由和中立区宣言》。该宣言旨在在东南亚建立一个“和平自由中立区”,它“不受任何形式或方式的外部势力干涉”,以“扩大合作领域”。

  双边关系进一步扩展

  文章指出,1991年,马来西亚在吉隆坡主办了第24届东盟部长级会议,首次邀请中国外交部长出席,马来西亚将与中国的接触扩展到东盟。中国2021年与东盟发展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在此之前,马来西亚和中国于2013年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元年,而马来西亚也是首批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于2023年高调访华,双方就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进一步加强了双边关系。

  这有利于马来西亚融入中国发起的全球倡议,如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这是中国为人类利益向全球治理提供的公共产品。

  未来合作领域

  马来西亚将在2025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东盟各国的目光会集中在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3.0的进展上,预计中国将获得更广泛的市场准入。

  文章指出,东盟与中国的合作有助于实现《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东盟经济共同体旨在建立一个允许商品、服务、劳动力和资本在区域内自由流动的单一市场。

  东盟经济共同体连同东盟政治与安全共同体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似乎将与中国提出的全球倡议的愿景产生共鸣。为了其代表的6.6亿多人民的福祉,东盟应该大胆追求战略自主,与中国合作,实现愿景中强调的共同目标。

  文章指出,在此背景下,马来西亚凭借其在共同体建设方面的实力,成为弥合鸿沟的理想选择。在“和平自由中立区”久经考验的框架下,一向追求独立自主的马来西亚在担任东盟主席国后,将继续引领东盟与中国的合作。

  各行各业齐上阵 农村百姓显神通

  3D眼镜不再免费

  2009年,卫杰应征入伍,成为原武警消防部队一员。因平时训练刻苦,综合素质突出,逐步成长为临汾市、晋城市基层消防站骨干队员。

  然而,有专家表示,这些风险尚未经过日本充分详细的研究。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5/69/9860831354066833125.jpg" alt="" />

  目前,助农活动已覆盖30个村街,辐射4个合作社、4个家庭农场,涉及农户3000余户,带动农民增收400余万元。

陈嘉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