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个港台音乐圈,正在做同一件事

来源: 红网
2024-06-17 23:31:20

  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刘越)“这到底是票务网站,还是‘金曲奖’现场?”

  2024年,“演唱会经济”持续成为国内文旅赛道新爆点。从刘德华、张学友、李克勤、任贤齐,到周杰伦、蔡依林、陈奕迅、王心凌,大半个港台音乐圈,来到大陆开演唱会。

  网友调侃:耳机里那些人,现在 在我面前唱。不仅我的青春在,我爸妈的青春也

  港台歌手齐聚大陆 掀起怀旧风暴

  6月15日,北京歌迷迎来莫文蔚、辛晓琪,在距离不到两公里的鸟巢和国家体育馆,两位天后同时开唱。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放眼全国,近20位港台艺人选择在6月15日当天火热演出:天津杨千嬅、太原蔡依林、青岛邓紫棋、西安苏有朋、长沙王心凌、杭州蔡健雅……上一次的“扎堆盛况”,诞生于4月20日——这天被网友戏称为国内的“演唱会日”。当天,有超30场演唱会在全国各个城市举办,其中上海就有五场,分别是张信哲、徐怀钰、新裤子、罗大佑、信乐团,港台歌手含量极高。

  仅2024上半年,便有超过30位港台知名歌手在大陆开唱,下半年也不乏Twins、动力火车等重量级选手的加盟。从60后到90后,大陆几代人的“青春回忆”纷纷漂洋过海,刮起阵阵怀旧风,同时诞生了不少“名场面”:

  浙江绍兴,任贤齐“指挥”全场合唱《浪人情歌》,大笑“原来伍佰老师的演唱会是这种感觉”;安徽合肥,现场起哄“退票”,潘玮柏化身“德云社”编外成员,与观众“斗智斗勇”;“倚天”三美高圆圆、陈紫函、陈秀丽齐聚苏有朋北京演唱会现场,台上的“无忌哥哥”说:天呐,我欠的“情债”今天都来了吗?

  此外,还有平时不苟言笑的“王心凌男孩”们挥舞粉色荧光棒,一脸甜蜜地“嘟嘟嘟哒哒哒”;“杰伦哥你就像恒星,像太阳一样永远在这里”,男粉一段情真意切的告白,把周杰伦感动得猛男落泪……而女歌迷们在忙着攒钱,毕竟下半年,刘德华要来了。

  张学友因病取消演出 王心凌现场失声痛哭

  2024年7月起,刘德华将在上海、杭州、广州等多地举办巡演。开心之余,歌迷暖心提醒:华仔今年62了,不要连轴转,毕竟四大天王里的另一位,前段时间就病倒了。

  6月7日,张学友巡回演唱会临时取消。他向歌迷道歉,称自己确认感染RSV(呼吸道合胞病毒),喉咙无法正常发声。他坦言,原本RSV是小孩才会容易得的疾病:“大概因为我60+了吧,都说年纪慢慢大就会慢慢变回小孩,所以我感染了。”

  这是张学友继3月因感染新冠取消上海演唱会后,今年第二次因病取消演出。据台媒报道,在休息一周后,张学友已于6月13日抵达台北,14日继续巡演行程。因此,有网友表示担心:学友哥是否太“拼”了?

  据悉,张学友“60+”巡演去年6月在澳门开唱,目前已举办百余场。票务网站显示,7-8月,张学友即将在杭州连开12场演唱会。虽然天王的实力不可否认,但大病初愈后密集开唱,叠加杭州的高温天气,这魔鬼行程恐怕连年轻人都受不了。

  张学友不是个例,1月7日大连演唱会现场,王心凌突然失声,当场落泪道歉,称因为最近太累,嗓子出了问题;1月19日,陈奕迅厦门开唱,由于嗓音略带沙哑,他现场向歌迷致歉:“我前阵子感染了一些细菌,今天抱歉。”

  5月25日,陈奕迅在杭州演唱会上宣布,因失声缘故,第101场演唱会将无法如期举行,他现场鞠躬抬手抹泪痛哭,随后发布微博再次道歉,“我很想跟你们度过这三小时的时光,但医生的建议是,我的声带必须要休息。”

  港台歌手与各地文旅双向奔赴

  港台歌手在大陆巡演“马不停蹄”的背后,既体现了歌迷们对青春岁月的追忆,又凸显了大陆与港台地区民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

  此外,“热闹开唱”离不开大陆演艺市场的稳中向好。5月7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五一”假期全国演出市场简报。简报称,“五一”假期,大型演唱会无论是场次数量、场均票房、观演人次较去年同期均明显增长,市场供需两旺。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国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184场,与去年同比增长14.49%;票房收入11.53亿元,同比增长78.48%;观众人数260.29万人次,同比增长66.35%。

  不仅如此,演出产品成为“文”与“旅”双向奔赴的一大“利器”。据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经初步测算,周杰伦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杭州站直接带动杭州文旅消费13.16亿元,其中外地观众贡献了高达68.1%的消费比例。

  此外,据杭州旅游经济实验室统计,4月18日至21日,杭州接待外地游客472.2万人次,日均118.05万人,为4月以来最高。四天唱出一个“小长假”,也难怪周杰伦被戏称为“流动的GDP”。

  当然,港台歌手与各地文旅的双向奔赴不止于此——任贤齐打卡合肥知名景点;陈奕迅让网友推荐宁波地道美食;王心凌在济南大明湖畔Citywalk,找寻“夏雨荷”;从贵州扎染到泉州滴水兽,蔡依林借助演唱会vlog形式,持续推介各地非遗文化……

  两岸文化重在交流。今年以来,热播剧《繁花》火遍港台。日前,演员胡歌到访台湾,短短22小时的行程,在岛内掀起热浪。“宝总”口中的一句“我们不分彼此”,被大量岛内青年引用与认同。

  可见,中华儿女同心同源,共情共鸣。文化的碰撞拓宽了城市文旅消费潜力的边界,在明星演出市场持续火爆的表象之下,经济增长步伐匆匆,人与人的情感链接则不妨细水长流。(完)

  2022年,巴西政府加快电力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水可再生替代能源。巴西也宣布了实现2050年气候中和承诺的战略措施。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0/0/9140849233491156360.jpg" alt="" />

  2021年印发的《“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30%,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5%,中西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3个百分点。客观来说,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于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但高层次职教人才供给却捉襟见肘,供求出现不平衡现象。教育部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高职(专科)招生552.58万人(含五年制高职转入专科招生45.20万人),而全国职业本科招生仅4.14万人。当前,中职毕业生升学去向主要是高职专科层次院校,面向应用型本科的招生计划较少。而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生均占地面积不足、高水平师资队伍较为薄弱、实验实训条件不达标等多方面因素,未能达到教育部对高职院校“升本”要求,造成职教本科院校数量偏少。因此,要推进职教高考,就要不断优化高职院校新校区建设、高水平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和条件,鼓励符合教育部规定要求的高职院校升格为职教本科,并允许一部分优势专业转型升级为职业本科专业。同时,也要鼓励名校的技术技能专业推出一定数量的招生名额,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创造更大空间。

  2021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前五家企业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温氏股份、双胞胎、新希望合计出栏9004万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13.41%。

  2021年印发的《“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30%,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5%,中西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3个百分点。客观来说,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于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但高层次职教人才供给却捉襟见肘,供求出现不平衡现象。教育部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高职(专科)招生552.58万人(含五年制高职转入专科招生45.20万人),而全国职业本科招生仅4.14万人。当前,中职毕业生升学去向主要是高职专科层次院校,面向应用型本科的招生计划较少。而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生均占地面积不足、高水平师资队伍较为薄弱、实验实训条件不达标等多方面因素,未能达到教育部对高职院校“升本”要求,造成职教本科院校数量偏少。因此,要推进职教高考,就要不断优化高职院校新校区建设、高水平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和条件,鼓励符合教育部规定要求的高职院校升格为职教本科,并允许一部分优势专业转型升级为职业本科专业。同时,也要鼓励名校的技术技能专业推出一定数量的招生名额,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创造更大空间。

  “回顾2022年,CPI同比高点出现在9月份,但涨幅也仅为2.8%,全年CPI同比中枢大概率在2.0%左右,处于温和状态,与海外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PPI方面,2022年PPI同比呈现明显的‘前高后低’特征。年初PPI同比高达9.1%,四季度则转入通缩过程。”王青表示,前期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同时,2022年居民消费需求偏弱,供应较为充分,市场供应平衡不支持物价较大幅度上涨。综上,预计2023年CPI将延续2.0%上下的温和走势。

陈美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