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成果+南沙转化+湾区应用”协同创新链正在形成 改革扎实落地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15 07:35:19

  央视网消息: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是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改革的“急先锋”,是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载体。通过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入实施,港澳居民来广东生活发展更加便利,粤港澳协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总台央视记者 宋达:如今,港澳居民来广东无论是生活、就业、创业,都越来越便利。我身后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就是不少香港青年人“梦”开始的地方。开园至今,这里已经孵化了约700个香港创业团队。

  四年前,香港青年余广滔带着创业的梦想和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来到前海。前海的各项便利措施,特别是去年发布的“支持港澳青年12条措施”,帮助他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今年3月,国家出台政策,在前海工作的香港居民,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香港税负的部分予以免征,回应了香港青年人的关切。

  在前海,从便利香港居民开立内地银行账户到便利香港企业跨境投融资……一项项改革扎实落地。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副局长 王锦侠:目前前海注册的港资企业达到9055家,注册资本金达到9469.47亿元。港澳23类专业人士经过备案以后就可以直接在前海执业。推动“前海港企贷”落地,前海法院首创“港区陪审”“港区调解”制度。

  如今,前海、横琴和南沙三大平台已形成696项制度创新成果,发布了301个制度创新案例。在广州南沙,港澳企业已落户近3000家、投资总额超千亿美元。粤港科技正在南沙联合创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办学,一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呼之欲出,“港澳成果+南沙转化+湾 区应用”协同创新链正在形成。

  广州市委常委 南沙区委书记 刘炜(广州南沙)与港澳共建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和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已经实体化运作。其中“走出去”基地服务全国、服务“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累计进驻了100多家涉外机构,服务了180多家企业。

  总台央视记者 宋达:我们来到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它与香港园区一河之隔,直接跨境接壤。目前,河套深圳园区已汇聚160多个高端科研项目和1.5万名科研人才。其中的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是内地首个由港方运营、适用国际管理规则的科研空间,已经引入了40多个香港科创机构、企业和团队。

  未来河套预计将新增20万以上的高端人才,使河套成为“技术源头在香港、创业转化在内地、发展壮大在全球”的首选地。

  近4年时间,在“链主”宁德时代的引领下,动力电池在宜宾聚集成势。以“黑马”之姿在动力电池赛道上狂奔的宜宾,不仅仅有区位交通、资源禀赋、地方财力等优势,“人的能动性”同样非常关键。

  杜卫远说,杜店村农民大多都购买了政策性保险,“今年的赔付率大概是一亩地300元。”这也是他印象中近些年来理赔数额最高的一次。

  罚款、停业整顿、吊销资质证书、记入企业信用档案……为坚决遏制城市房屋室内装饰装修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装饰装修活动,提高相关人员和责任主体对房屋装饰装修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切实保障装饰装修质量安全和居住安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9日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房屋室内装饰装修安全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装修活动中涉及各方和各相关部门的责任。

  华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教授颜烨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提到,筹建应急管理大学时,华北科技学院与防灾科技学院整合了各自优势学科,统一了二级院系和一些专业。同时,学校去年成功申报应急装备技术与工程、安全生产监管专业;今年也在论证申报如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消防指挥与工程等新专业;未来可能要淘汰一些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相应会增加应急管理法、应急社工、应急物流类相关专业。

  应急管理是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在高等教育环节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钱洪伟对《中国新闻周刊》提到,目前,高校应急管理专业的短板是,强调培养统筹协调能力,但学生不懂现场,组织管理往往容易纸上谈兵。

  论文表示,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估计得出,2020年中国49岁女性的终身不育率为5.16%,低于美国11%和欧盟国家19%的平均水平。

关玉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