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人权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应得到尊重(国际论坛)

来源: 三九养生堂
2024-06-11 17:16:26

  理解和尊重文明多样性对于促进全球人权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明之间需要相互学习借鉴,努力寻找既尊重个人权利又促进集体福祉的平衡点

  《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法汉对照)全球首发式不久前在法国巴黎举行。这部著作阐释了中国在人权议题上的立场主张,呈现了中国对于人权的理解和加强人权保障的实践。中国认为,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人权的理 解和保障方式应当具有多样性。这一理念对于当今世界极其

  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56个民族,治理这样一个国家的复杂程度不言而喻。中国的治理模式兼顾包容与高效,确保了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中国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环境保护,在教育、医疗、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进行大量投资,努力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充分保障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人权事务,倡导尊重各国人权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反对在人权领域推行双重标准,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人权治理体系。个别国家自视为“人权楷模”“民主灯塔”,认为自己对人权、民主有垄断权,甚至不惜采用极端手段推广自身人权、民主发展模式。但在这些国家,无家可归者露宿街头,许多民众难以获得医疗服务,公共安全得不到保障,少数族裔遭受根深蒂固的歧视,社会矛盾不是通过建设性对话得到解决而是诉诸暴力抗议。这些国家根本谈不上是“人权楷模”。

  东西方对人权的不同理解,反映了不同文明在文化、历史、哲学理念上的差异。西方文明将人权观念建立在个人自由之上,更强调个体解放。东方文明更重视集体和谐与社会的整体福祉,强调通过加强团结、培育责任感来实现社会和谐与持续发展。理解和尊重文明多样性对于促进全球人权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明之间需要相互学习借鉴,努力寻找既尊重个人权利又促进集体福祉的平衡点。

  “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远的战略眼光,对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应对风险挑战提出明确要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

  存在信息泄露风险

  <strong>走进贾思勰立志笃行的一生</strong>

  本期《典籍里的中国》将率先在开场戏剧中,引领观众探寻中国农耕文明要义和起源,体悟用五谷养育生命的先祖,如何顺天时、量地利,教天下之民以稼穑,让中华血脉代代相承,成就中华文明的赓续绵延。此外,主持人王嘉宁将与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曹幸穗、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戴卫红,在访谈现场为观众解读《齐民要术》的重要价值与深刻内涵。

  自本月6日土耳其强震发生后,临近的叙利亚多个省份遭受严重损失,多处房屋因强震坍塌。这使本就饱受战火摧残的叙利亚雪上加霜。今天(12日),总台记者在哈马省哈马市看到,当地的搜救和清理工作基本完成,目前工作重点转向了安置受灾民众。

  未来10天(2月12-21日),南方地区降水后期减弱,江淮、江汉、江南西部和北部、华南北部、贵州东部、重庆及西藏东南部等地有10~30毫米降水,江淮、江南、华南等地降水偏少4~8成;此外,西北地区、华北西部、东北地区东部、黄淮等地累计降水量有3~15毫米。

陈添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