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力量加持国货“长红”

来源: 证券时报
2024-06-03 23:38:00

  今年“双11”大促,众多国货品牌销量亮眼。美妆品牌蜂花、郁美净、上海药皂、百雀羚等销量增长显著,部分热销单品销量增长超过20倍,不少服装、家电等品牌也销量不俗。

  国风引领时尚潮流,国货消费喜闻乐见,国货品牌日益成为彰显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国家重视国货品牌建设和发展,早在2017年,我国就将每年5月10日设定为“中国品牌日”,以培育民族品牌,实施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2年7月,工信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要挖掘中国文化、中国记忆、中华老字号等传统文化基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消费场景,推进国潮品牌建设。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为国货品牌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国货品牌涉及音乐、美术、化妆品、服装、食品、健康、家居、建筑、文创、汽车、电子产品等诸多领域,时间跨度深远,既有老字号,也有新生力量;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表达,又有文化、科技的全面“国潮化”,涌现出《流浪地球》等国产科幻IP、《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长安三万里》等国风动漫和 《国家宝藏》《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国风节目。特别是在汽车、电子产品、服装、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国货品类研发快速提升,生产技术不断革新,国货品牌内涵日益丰富,实现了中国文化符号、中华传统技艺和现代制造业的结合,滋养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散发着勃勃生机。

  国货要实现“长红”,仍需要持续不断挖掘文化内涵,传承表达文化价值,强化品牌建设和传播。一是丰富文化内涵,坚守国货品质“硬核”。深入挖掘与国货自身相关的文化符号、传统故事、习俗技艺、历史形象等素材,将其嵌入国货产品的内容、外观样式、生产工艺、使用方式等,围绕国货产品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表达,推动传统文化“破圈”,不断丰富国货产品的文化底蕴和品质实力。

  二是厚植科技要素,赋能国货品牌价值。提升国货品牌核心价值,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要用现代科技赋能国货产品,通过演绎中国元素、中国风格、中国审美,持续推动国货产品向国货品牌转变。

  三是聚焦国货“出海”,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持续用好各类全球性消费品展示平台和博览活动,宣传推广国货品牌,不断提高国货供应链和物流等基础设施能力,清晰海外消费群体画像,本地化线上销售体系,借助海外主流社交平台传播国货产品设计、品牌文化等,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11元(人民币)。”

  假日期间,香山公园、中山公园及陶然亭公园将开展红色文化活动。香山公园节日期间每天10:00、14:00在双清别墅、来青轩开展两场“金牌讲解员带您共话香山古今——打卡首都红色旅游新地标”活动;中山公园利用官方微博直播新春红色小课堂,讲述来今雨轩革命活动旧址的红色故事;陶然亭公园节日期间开展“陶然红色记忆”线上导览活动,通过公园微信公众号,以文字加线上有声导览相结合的方式,为游客讲述陶然亭的红色记忆。

  为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推进电子烟产业法治化、规范化,《电子烟管理办法》《电子烟》国家标准相继实施,2022年10月1日起,明确禁止销售果味电子烟。但《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奶茶杯”等一些披着零食外衣的果味电子烟正换装归来。这些果味电子烟包装新潮酷炫,香味刺激性很强。但与此同时,其多为小作坊生产,质量缺乏保障,给消费者带来诸多安全和健康隐患。

  “您好,边境检查。请出示您的有效证件。”看到几辆轿车即将驶入执勤现场,移民管理警察们立即上前进行检查,眼神随着灯光扫视车体的每个角落,检查完毕后,他们热情地向旅客送上新春祝福。

  作者 吴琼 郭敏颉

  他还建议要为老年人,特别是存在特殊困难的老年人制定特殊的医疗保险政策;把孤寡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费用列入医疗保险范围;建立长期的护理保险制度,等等。

黄秀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