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教育 | 上海高校中华传统文化育人联盟正式成立

来源: 金台资讯
2024-05-31 07:03:42

  中新网上海5月29日电 (记者 许婧)“赓续中华文脉,培育时代新人”主题展示活动暨上海高校中华传统文化育人联盟成立仪式28日在同济大学三好坞室外园林举行。

  上海高校中华传统文化育人联盟由同济大学牵头,首批成员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8所上海高校,旨在创新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拓展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路径,助力“大思政课”建设,努力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传统文化育人联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导高校师生在实践中巩固文化自信,凝聚文化认同。

  成立仪式上,联盟单位负责人介绍了联盟建设设想。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和联盟秘书处进行了共建签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体育大学师生通过民乐和武术,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体现了高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和灵魂。要充分利用联盟这个平台,架设各高校之间、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之间、学校和专业院团之间、教育和社会之间交流展示、互鉴互助的桥梁,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育人格局。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表示,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的象征。希望通过联盟,有力赓续中华文脉,构建戏曲美育生态,激发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现场还上演了由同济大学和上海昆剧团联合出品的园林实景版昆曲《牡丹亭》。来自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政法学院等高校,以及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共同为现场观众带来沉浸式视听体验。

  近年来,在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市艺教委的支持下,同济大学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京昆)与上海昆剧团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强强联合发起昆曲名篇创作演出活动,通过演员海选、排练排演、台前幕后的广泛参与,推出由非专业学生演出的昆曲经典名篇。这出特别版《牡丹亭》,是继学生版《长生殿》之后,专业院团与高校探索传统文化育人新模式的又一次尝试。

  当晚,联盟师生代表在同济大学大礼堂观看昆曲电影《邯郸记》。这是我国第一部8K全景声昆剧电影,历时三年完成。观影前,导演滕俊杰,上海昆剧团两位国宝级艺术家计镇华、梁谷音与上昆党总支书记张咏亮等《邯郸记》主创代表,与观影师生分享了《邯郸记》的创作体会以及拍摄过程中的趣闻轶事。

  此外,5月29日到30日,由上海昆剧团带来的典藏版上下本《牡丹亭》将在同济大学大礼堂连演两天。

  据介绍,未来,该联盟将积极开展“展览+”传统文化系列推广、“表演+”传统文化系列展示、“实践+”传统文化系列体验、“数智+”传统文化系列传播等各类文化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 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完)

  <strong>不把“参考答案”奉为圭臬,重在发展知识建构能力</strong>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杭州1月8日电 (记者 王题题)为进一步推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消费品牌创建,扩大“诗画浙江·百县千碗”美食品牌影响力,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了“百县千碗”菜品动态排名挑战赛,1月7日,首场比赛——浙江省“百县千碗”豆腐、鱼头挑战赛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开赛。

  密集召开的座谈会,释放明确信号: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中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作为第一批遭遇疫情“洪峰”的特大城市,北京120急救电话呼入量急剧增加,2022年12月9日进入高峰,日呼3.1万次,为常态时的6倍。12月11日,全市发热门诊就诊患者2.2万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

  为了寻找一个安静、大小合适的场地,关佳蓉和爱人最终选择在黄良新村租下一个院子做起了木工工作室。为了招待远道而来的客户和朋友,两人还在门厅处布置了一个简易的咖啡店。只是连他们也没有想到,村中咖啡店的“咖香”,会吸引不少年轻人前来探访,并有一部分人选择留下,实现他们的乡村创业计划。

  *** ***

郑哲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