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应对气候危机要意识到“危”,更要看到“机”

来源: 第一财经
2024-06-08 05:17:20

  中新社海口12月22日电 题:专家:应对气候危机要意识到“危”,更要看到“机”

  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

  减排降碳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手段,采取相关行动会增加生产生活成本吗?2023影响力国际气候创新大会21日至22日在海口召开,参会专家说,面对气候危机首先需充分意识到“危”,更要看到其中的“机”。

  即便世界气象组织宣布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联合国秘书长古 特雷斯直呼:“全球变暖的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然到来。”在樊胜根看来,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危”依然认识不足。

  “稻米是全球约40亿人口的主粮,但稻田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作物生产排放的温室气体一半。”樊胜根说,如果农民、政策制定者等充分认识到农食系统既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同时也是气候变化的主要推手,那么间歇灌溉、秸秆离田等非增产但减排的技术,会更好地发挥农业的减排潜力。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认为,面对世界经济波动下行、国内需求不足等不利局面,“双碳”将在中国创造新的需求,蕴含着新的商业机会,成为经济增长新的推动力。

  招商银行今年9月发布《“双碳”背景下可持续金融报告》预计,“双碳”将按“双新”(“新能源”与“新电气化革命”)的趋势推进,同时伴随着新型节能技术的持续发展与森林碳汇的不断建设,碳中和或可如期甚至提前实现,其间累计可产生约160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需求。

  “普遍认为地球气温升高了1.3℃左右,其中二氧化碳贡献0.8℃,甲烷贡献了0.5℃。”中国石油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执行委员会委员兼OGCI昆仑气候投资基金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周爱国说,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的温室效应远远高于二氧化碳。

  重庆、河南局地日降雨量将接近或超过历史同期极值。而且此轮降雨持续时间长,陕西南部、四川东北部、重庆北部、湖北北部、安徽、河南南部累积雨量大,具有一定的极端性。

  对于英国议会近来讨论的所谓“中国间谍”案以及相关英媒报道,9月15日,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发布公告,英方炒作的所谓“中国间谍”案完全是无中生有,自导自演。中方已向英方提出严正交涉,予以强烈谴责。<font>此事表明,英国某些政客已陷入一种令人惊讶的反华妄想症。他们针对中国进行的毫无依据诬蔑指责,是为了掩盖自己在解决英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上的无能和败绩,转移公众视线。</font>

  2007年6月,郑巨刚任海关总署关税司副司长,2010年6月任宁波海关副关长、党组成员,2013年12月任上海海关副关长、党组成员。

  另外,李海涛曾任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委书记,其前任是宋希斌。宋希斌后来官至哈尔滨市市长,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22年1月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上落马。

  习近平在贺信中提到,希望两岸青年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维护国家统一,勇担时代重任,坚定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道路,把两岸关系发展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两岸中国人手中。

  作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专业第一批“四证合一”(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规培合格证、执业医师资格证)的规培生,朱敏已经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了整整10年。

崔佳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