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立法保护五台山文化景观

来源: 齐鲁晚报网
2024-05-31 05:59:02

  中新社太原5月30日电 (记者 杨杰英)记者30日从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山西省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五台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和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2009年,五台山被以文化景观的类型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和自然生态价值。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张汉琦表示,通过制定《条例》,从法治层面加强对五台山文化景观的保护,进一步挖掘文化遗产价值,有利于发挥世界遗产的综合带动效应,创新文旅文创产品,打造五台山“亮丽名片”。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孙剑纲介绍,《条例》明确了保护原则、保护目标,即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应当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依法管理的原则,维护自然地貌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确保文化景观的真实性、完整性、协调性和延续性。

  五台山具有世界遗产价值的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两大类,《条例》依此对保护对象进行分类,并明确了具体的分类保护措施。

  《条例》还从建立监测信息系统、应急救援处置、文物保护和管理、消防安全、文物修缮和重建、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规定了具体保护措施,进一步织牢织密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法治网。

  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白雪冰说,将开展佛光寺文物建筑保护研究示 范项目,加强显通寺、碧山寺、塔院寺大白塔等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缮。同时,充分发挥“五台山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科研基地的作用,重点围绕五台山传统建筑研究、五台山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五台山艺术与民俗研究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

  “高危人群究竟会付出怎样的代价、医疗系统需要承担怎样的压力、平时处于危重症的患者是否会遭受疫情冲击带来的次生灾害,这是需要观察疫情影响的三个要点。”国内一名公卫专家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应对疫情快速发展的时候,不能“一放就乱、一收就死”,而是应该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采取适当控制人群流动等方式“压峰”,降低疫情高峰期集中感染人数,从而减少对医疗秩序的冲击。

  这句话并非第一次提出,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月11日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孙春兰就指出,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基于对病毒变异和传播规律的把握和近三年来各地防控经验的总结,是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符合我国国情、更加科学精准的举措。

  受试者每次到医院访视的时间点,即受试者临床试验期间每次到医院的就诊时间,成人和儿童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刘毅说,关于访视,对于成人来说,并没有太多特殊要求,而对于儿童到医院就诊来讲,往往需要家长陪同。因此,相比其他时间,访视时间点定在节假日,患儿依从性更好。但现实中,绝大多数儿童试验临床方案都是成人方案的“翻版”,几乎没有专门针对儿童设计的临床试验方案,因此对访视点的考量也不会那么细致。这也意味着儿童临床试验的进展和效果会打折扣。

  疫苗的广泛接种一定是构建群体免疫屏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疫苗对脆弱人群的保护,将是我们降低医疗挤兑、战胜这场疫情的关键。

  这八位专家中,张伯礼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2020年初,作为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奔赴武汉,投身抗疫一线。

  他援引教育家蒋南翔的名言,“重要的不仅是给学生一袋干粮,更应给学生一支猎枪。”任建明解释说,学生吃完干粮就不剩什么了,但拿着猎枪可以打猎。偏抽象的专业基础课程就是猎枪,而这正是高校优势所在。

张珮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