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轻微可不起诉”不代表醉驾入刑松动

来源: 中青网
2024-06-12 00:16:49

  “该宽则宽,当严则严”,治理醉驾理当如此。

  1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 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以下简称“23年版意见”),并将于2023年12月28日起施行。

  和2013年版《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13年版意见”)发布时反响极为相似,这次最受关注的又是“醉驾不一定入刑”。

  此后,各地依法惩治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酒驾醉驾导致的恶性交通死亡事故大幅减少,“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事实上,两版意见都没有否认“醉驾入刑”的立法价值。因此,不存在“醉驾将不再一律入刑”。而无论从立法,还是从司法看,“将不再”都是个错误的解读,立法本就如此。司法解释对审判或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所作的解释,其并不能“修改”所要解释的法律本身。

  司法解释最大的意义在于统一标准,严密规则,强化对法律的准确适用,避免同案不同判带来司法不公。而过去的司法实践,也暴露出各地醉驾案件执法司法标准不够统一、处理不够均衡等问题,迫切需要司法解释给予回应和补强。

  如刑法中的“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这短短11个字,涉及“道路”“醉酒”“驾驶”“机动车”这四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如何认定。普通人眼中不成问题的概念,一旦深入到具体个案,就可能成为决定罪与非罪的关键因素。

  “23年版意见”明确将“在居民小区、停车场等场所因挪车、停车入位等短距离驾驶机动车的”“由他人驾驶至居民小区、停车场等场所短距离接替驾驶停放机动车的,或者为了交由他人驾驶,自居民小区、停车场等场所短距离驶出的”,且不具有十五类特定情形的,“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这就是在具体问题上的执法标准统一。

  “23年版意见”还细化了醉驾案件证据收集、审查采信规则,以确保不枉不纵;明确醉驾属于严重的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行为,对不追究刑事责任的醉驾行为人应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更加注重考量醉驾的动机和目的、醉酒程度、机动车类型、道路情况、行驶时间、速度、距离、后果以及认罪悔罪表现等因素,做到罚当其罪。

  整体而言,“23年版意见”并不代表醉驾入刑的“松动”,而是从统一执法标准和法律适用上,努力实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最新意见在“2013年版意见”规定的8项从重处理情形基础上,又调整、增加了醉驾校车、“毒驾”“药驾”等7项从重处理情形。

  因此,有两个常识需要重申,一是醉驾本就不一定入刑,二是醉驾的危害绝不因一份司法解释而减轻。而“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一社会共识仍应得到坚守。

  □王顾左右(法律学者)

  1978年后,中国船舶工业通过引进技术、合作生产、设备进口等多种方式,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按照“推船下海”的指示,在国内无路可走的中国船舶工业要去国际市场上寻找出路,问题是突破口在哪?

  “用工荒”背后是代工模式下日益逼仄的劳动环境。“现在永康租房至少要六七百元一间,但工资只有五千元左右,在中西部可能也能拿到这么多钱,很多人过完年就不愿意来了。”袁永华说。

  在王力安防,智能化从2015年开始布局。“降低成本,提高品质,缩短交期。”李廷钱说,智能化投资大,5台冲床就花费了2000多万元,目前王力安防在多道工序实现了机器换人。

  王毅宣布,中方将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中国将继续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王毅表示,中方还将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为解决当今安全困境提出更可行的举措。

  这也容易大幅提前工人的“退休时间”。在招聘市场,“4050人员”是就业困难户,即女性4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自身就业条件较差、技能单一,许多工厂避之不及。

  作为中俄战略安全磋商机制双方牵头人,两位代表各自国家就当前国际战略形势进行了讨论,表示愿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霸凌行径,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世界多极化。

吴雅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