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蓝山虎溪村:守护千年古韵 赓续传统文脉

来源: 三九养生堂
2024-06-16 05:14:08

  中新网永州6月15日电 题:湖南蓝山虎溪村:守护千年古韵 赓续传统文脉

  作者 杨雄春 潘有娣 彭华

  夏日时节,湖南永州市蓝山县祠堂圩镇虎溪村绿树黛瓦、荷池生香。一踏入村里的黄氏宗祠,便与这座千年古村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虎溪村地处蓝山县西北角,背靠虎形山,村前溪流潺潺。相传,村里曾出现华南虎踪迹,故又名老虎村、虎塘村。随行的蓝山县文物局工作人员黄健辉介绍,一千多年前,虎溪村先后有秦氏、邝氏、田氏在此落户,村里的黄姓于明末清初迁入。村里有古民居50余座,保存最完整是虎溪黄氏宗祠,已有近300年历史。

  黄氏宗祠由前厅、古戏台、中厅、罩厅和后厅组成,整体相连,前后有三处天井供采光、排水,是湘南地区典型的祠堂建筑风格。

  因年代久远,木质结构的古戏台微微倾斜,几名古建修复人员正进行加固、修缮。古戏台柱子上的花鸟、飞禽走兽浮雕清晰可见、活灵活现。

  “虎溪村列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虎溪黄氏宗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虎溪村土生土长的讲解员黄德生说,2011年来,虎溪村古村落保护和修缮先后投入了近700万元。

  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黄德生热情向游客介绍虎溪古村由来与村里重点保护文物、红色故事等。“让游客充分了解村里历史文化,让更多人参与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为讲好虎溪村故事,13年来,黄德生阅读许多文史资料。

  如今,虎溪村村民自发担任“安全员”,共同参与黄氏宗祠和古建筑群保护。“在虎溪村,人人都是守护者。我们积极争取文旅和住建部门支持,先后六次筹集资金修复黄氏宗祠、古戏台和古建筑群,让虎溪古村重现昔日风采。”虎溪村党支部书记黄任华介绍。

  “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古建筑保护好,把祖上传统文化传承好,让子孙后代都记得我们从哪里来。”今年68岁的黄信文正在巡查虎溪村古建筑群。他仔细检查屋顶瓦片漏点,清理庭 院墙角杂草。

  蓝山县祠堂圩镇党委书记何琪介绍,镇里还坚持“古建+文旅”发展思路,把虎溪村沉睡的古建资源变成旅游资源,吸引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让古村落真正“活”起来。(完)

  今年将满80岁的陆天明非常羡慕如今的创作空间,因为能够诞生《狂飙》这样在“真实性、尖锐性、敏感性和艺术性全方位突破的作品,这并不容易”。无论是自己当年创作的《苍天在上》《大雪无痕》,还是今天的《狂飙》,他觉得人们把它们用“反腐”“扫黑”来概括似乎都太过简单了,他相信今天的创作者和他当年一样,初衷是用现实主义的笔法来创作影视作品,展现时代发展中复杂而纠结的真实人生和命运。“现实主义”,这几个字才是影视剧创作者真正应该奔赴的方向。

  2021年以来,应急管理部在全国范围部署开展安全生产培训“走过场”专项整治,针对安全培训机构、考试机构和考试点、生产经营单位三类主体,重点整治安全培训机构不按照培训大纲规定组织教学培训,擅自改变教学内容、压缩培训学时,甚至与考试机构和考试点勾结,举办“包过班”;考试机构和考试点不按计划组织实施考试,理论考试监考和实操考评不严格,纵容或直接参与考生作弊;生产经营单位未制定安全生产培训计划或不按计划实施培训,不按规定落实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等违法违规行为,旨在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游客在昆明斗南花市参观游览、选购植物(1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这些年,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破解“卡脖子”问题;装备制造、大国重器,增强发展信心;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锚定未来蓝海……积跬步以至千里,汇聚起的是我们“办好自己的事”的坚定底气,增强了我们“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战略主动。

  <strong>来自网民的质疑</strong>

  “我们希望回家的路更加便利,也希望两岸民众交流往来恢复正常。”在泉州经商10多年,泉州市台资企业协会副会长、泉台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世丞对两岸“小三通”航线复航一直饱含期待。

王吉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