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巴蜀文化影响力?四川政协委员聚焦文化遗产传承创新

来源: 股城网
2024-06-10 09:10:47

  中新网成都1月25日电 (王利文)“有‘文博’气质的地标衬托商务活动,往往会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四川省政协港区委员、香港锦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裁李蓉24日在成都表示,成都有闻名遐迩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宽 窄巷子、杜甫草堂等“文化地标”,文化遗产的跨界联动将进一步增强巴蜀文化影响力。

  2023年,四川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三星堆入选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濛溪河遗址和桃花河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成为皮洛遗址后中国旧石器考古又一重大突破。在此间举行的四川两会上,多位四川省政协委员就文化遗产保护、巴蜀文化传承等话题建言献策。

  李蓉建议,成都可以借鉴香港的经验,打造更具功能性的“文化地标”,在更新硬件的同时,植入各种软性项目,润物无声地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她以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为例,建议创造跨界对接的良好政策环境,开展更丰富的活动,增强其商务聚集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与过去相比,四川文化遗产数字化覆盖率提升迅速,2022年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八。”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魏心田关注到,在巴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方面,四川存在文化遗产数字化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缺乏有效激励机制、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魏心田建议,强化政策引导和项目推动,统筹推动巴蜀文化遗产数字化标准建设,培育巴蜀文化遗产数字化人才队伍。还应重视宣传推广和数据质量,重点打造巴蜀文化遗产数字化品牌,抓好文化遗产数据评估问题。

  “当前,川渝两地非遗文化存在市场影响力不足、资源利用率低、创意产业链不完整和专业人才匮乏等困境。”四川省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蓝马国际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吴应鸿认为,应乘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东风,打造成渝现代文创产业体系。他建议立足巴蜀千年文脉,结合时代文化创新诉求,从“文化+非遗+原创+设计+营销+生产+产业”入手,促进文化和消费“双轨良性循环”,助推巴蜀文化创意产业全新融合;多维并举向全球推广中国文化IP。

  针对文旅领域供给侧“上新”乏力等问题,四川省政协港区委员、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及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高智纬建议,开展全省文旅产业“全景图”“作战图”和“品牌图”研究,绘制全省文旅现状全景导图和中长期发展愿景蓝图,系统性梳理、谋划、孵化和培育全省文、旅、商、体、展、节、演、创、产等领域的子品牌,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府文旅新生态。(完)

  新春年味未消,一系列经济指标已经火热出炉。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环比上升3.1个百分点,在三个月后重新回到扩张区间。

  晋中市委副书记、市长常书铭作市情推介。他表示,作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晋中市把握“三无”“三可”要求,落实“五有”套餐,全链条优化审批,全方位强化保障,全周期跟进服务,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让各位企业家在晋中能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舒心生活、专心经营、安心发展。诚挚欢迎各位企业家来晋中投资兴业,各位有识之士来晋中创新创业,携手共创晋中美好未来。

  随着RCEP深入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共建,在广西北部湾港,陆海联动,一派繁忙。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北部湾港将继续强化RCEP优势服务航线,重点开发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家货源市场。

  如今,走近尼雅遗址,仍能轻松辨认出这里的“地标”——佛塔遗址。塔体通体乳白,下呈正方形,上为圆柱形,佛塔用土坯加泥砌成,6米高的佛塔分3层。绕着佛塔走一圈,想象着千年前精绝人在这里生活的点滴。

  赵莉至今仍清晰记得1992年大学毕业初到克孜尔石窟时的情形。“自库车到拜城的省道过来,一路戈壁,经过一个达坂(山口)后豁然开朗,出现了一片小绿洲,渭干河沿着确尔达格山北岸自西向东穿过,克孜尔石窟就开凿在河北岸的山间崖壁上。”

  科技的进步与经验的不断积累,让这座守在北境采油一线二十三年的老油田不断更新。作为老台长的赵明表示:“近几年,油田引进视频监控系统、冰振监测系统、雷达测冰系统等创新科技手段对海冰实施全方位立体监测;海冰来袭时,油田的破冰船也将24小时持续破冰,尽可能减小海冰对平台冲击,减少海冰堆积;同时油田还拥有独有的抗冰锥设计、冲冰装置、蒸汽小车等物理破冰装置,而我们的抗冰保产冲锋队还会扛起铁锹、榔头、十字镐用人力艰难对抗来犯的海冰,守卫原油生产和外输的安全。”

林义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