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号”再现太阳暗条爆发三维动力学过程

来源: 天眼新闻
2024-05-31 09:58:13

美国总统拜登签署《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毕业式后羲母的礼物,

  “在高温、稀薄的日冕中,悬浮着一些温度较低但密度较高的等离子 体,它们靠太阳磁场支撑。”论文作者之一、“羲和号”卫星首席科学家丁明德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从观测的视角看,如果这些等离子体处在日面之上,在明亮的背景映衬下,就表现为一条偏暗的长带,即为暗条;如果出现在日面边缘,就仿佛在太阳侧面勾勒出的“耳朵”,即日珥。

  暗条可以稳定存在数小时,甚至数天,也可能突然爆发而被抛射出去,形成日冕物质抛射。爆发的暗条如果朝向地球传播,可能会引发地磁暴,对近地空间环境中的高科技设备造成严重损害。因此,精确测量太阳暗条爆发的三维速度场,对于灾害性空间天气的预警和预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往对于太阳的成像观测只能得到暗条爆发在天空平面内的投影速度,无法确定其传播方向和真实速度。”丁明德介绍。

  2021年10月14日,南京大学参与研发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羲和号”卫星的世界首次全日面Hα光谱扫描成像技术,为上述问题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

  丁明德介绍,“羲和号”可以在46秒内扫描全日面,获得日面上任意一点的光谱信息。它的高精度光谱和成像数据使得系统性研究暗条爆发的三维动力学成为可能。

  在此次研究中,团队分析了2022年8月17日的日珥爆发和2023年5月8日的暗条爆发数据。“研究发现,这次的太阳暗条经过膨胀和上升阶段后,最终以逆时针旋转的方式回落到日面上,是一次失败的爆发;而日珥则在经历膨胀、上升、旋转和分裂后,以160千米/秒的速度在倾斜于天空平面22度的方向上成功抛射出去。”论文的第一作者、南京大学深空探测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邱晔解释。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