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差距如何影响清洁能源应用?专家建言发展模式

来源: 海报新闻
2024-05-31 22:59:02

  不同区域、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会如何影响清洁能源的应用?

  5月30日至31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城市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论坛大会(下称“博鳌亚洲论坛绿色发展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绿色能源、低碳经济等领域的企业代表和专家出席会议,就区域发展差异和清洁能源运用等话题展开讨论。

  论坛举办期间,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副院长、国际能源转型学会副秘书长王珂英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清洁能源的使用,从终端来说,最大推动力是电气化转型,电气化转型涉及工业、交通、建筑和居民生活这几大项。

  不同区域经济能力和工业产业结构占比的差异,导致各地在清洁能源的使用情况上呈现不一致的情况。

  王珂英以西北地区资源禀赋举例称,当地在太阳能、风能等领域有较大的资源禀赋优势,但同时,当地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资源禀赋也较好,亦是当地支柱产业主要使用的能源。当地化石能源成本较低,安全有保障,运输距离较短,这导致当地产业对化石能源较为依赖,因此在短时间内难以顺利完成传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

  当谈到城乡发展差距如何影响清洁能源使用时,王珂英告诉记者,从自然资源储备量来看,农村在光能、水电等方面的储量是比较丰厚的。但是农村缺乏大规模或者集中式开发的能力。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即便是开发后,电的运输的储存的基础设施也对上游开发有所限制。

  就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而言,确实是很重要的方向,但我国未大规模推广自给自足式的分布式开发模式,主要受限于成本问题。特别是当集中式发电项目变多、供能变大时,分布式发电在规模上不占优势。其次,电价补贴或会给当地财政造成压力。此外,铺设在农户家中的光伏板在安装使用一定时间后还需进行维修,在补贴不足的情况下,相关费用需考虑农户是否能承担。

  现阶段,我国双碳目标前期主要关注在城市,因为城市涵盖了大量的人口生活和工业生产,几大温室气体产生的主要来源多以城市为集中区域。伴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在清洁能源集约式开发上有更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农户的人均用能已经基本上赶上或者超过了城市。

  在博鳌亚洲论坛绿色发展大会举办的新能源促进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绿色经济责任教授诸大建表示,几十年来讲西电东送,过去化石能源主要来自于西部,而东部需要能源却缺乏化石能源的资源。接下来要走向非化石为主的能源结构,这样的能源结构多部分来源,首先来源于身边,其次再在远方。他建言,提高中国东部能源自给率,首先东部能源身边来,然后再从远方来。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刻意展示强硬,近年来成为包括加拿大在内一些西方国家的通病,这一方面是它们的对华认知和心态出了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它们面对国内激进非理性政治势力以及华盛顿霸权的脆弱与软弱。要说“外国干预”,加拿大的确有不少,但它找错了方向,对它干预最大的实则是华盛顿。但这些西方国家不仅没有勇气和能力去纠正自身对华政策偏差和错误,对美国的压力更不敢有反抗,还往往采取纵容和迎合的态度。这导致了美西方对华外交集体性的退化和误入歧途,而加拿大在其中算是个典型。

  官网简历显示,裴君,男,汉族,1954年12月生,黑龙江通河人,1981年2月参加工作,198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委党校党政干部基础科毕业,在职大专学历。

  从前十阵营来看,除苏州外,其余城市GDP增速相比去年全年均有明显回升,其中深圳、重庆、成都、杭州、南京均跑赢全国大盘(4.5%)。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广州GDP增速(1.8%)在十强城市中垫底,但仍以31亿元的微弱优势力压重庆,全年能否夺回“第四城”的位置,成为一大悬念。

  人才方面,为了吸引更多人才,淄博迭代推出“人才金政37条”“人才金政50条”,建设人才公寓3万套、建成青年驿站39处等。在“人才金政50条”,对引进的本科、硕士、博士分别给予20万、30万、60万的生活、购房补贴,堪称省内“最强”人才政策。

  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2018年曾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的杨卫曾指出,对于有限的、且增幅逐渐减少的科技资源,我国科学家目前通过相互竞争,呈现的是一种近于零和博弈的状态。然而参考国际经验,一个好的基础研究环境应当是宽松型博弈状态,能鼓励更多自由探索,激发颠覆性成果。

  李希还表示,针对一些地方和单位公款吃喝、“舌尖上的浪费”不时反弹,贪图享受、讲究排场陋习不改等现象,要及时严肃处理,点名道姓通报。

倪武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