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话非遗丨从“手艺人”到“守艺人” 非遗传承如何不“断更”?

来源: 城市观察员
2024-06-12 12:18:36

  某社交媒体平台近日发布的《2024非遗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国家级濒危非遗相关视频数量同比增长33%,创作者们以特效视频、探访复刻等多种形式展示非遗,濒危、小众非遗因此被更多人看到。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目前在1557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有超过99%的项目都拥有了持续在运营的新媒体账号和内容。保护和传承非遗,不仅是在线上,同时线下也在发力。

  百年针线传情 传承之路坎坷

  在上海,端午时节有种特殊的香包,不仅承载着祈福纳吉的寓意,更承载着非遗顾绣技艺。作为我国唯一以家族冠名的绣艺流派,曾一度面临困境。从百年历史中走出的顾绣,如今是否光彩依旧?

  走进上海松江顾绣研究所,顾绣传承人钱月芳,正在和绣娘们一起赶制端午香包。一针针、一线线,彩线轻盈穿梭,绣娘们将非遗技法融到香包的绣制之中。

  “望之似书画,近察乃知为女红”,这句话是对顾绣最贴切的形容。起源于明朝的顾绣,又称“画绣”,以针代笔,以线为墨,只有近距离,才能窥见丝线间的纹理与光泽。

  钱月芳是第六批传承人,从事顾绣五十多年。从业者需要具备书画修养和美术功底,单单基本功,新人就要练三年。而完成一幅好的顾绣作品,少则一年半载,多则数年。如今,越来越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做这份“孤单的事业”。

  曾经,当地一度也想尝试进行生产性保护,然而,这对于顾绣来说,并不现实。

  顾绣传承人 钱月芳:机器是不能代替人工的,因为机器是呆板的东西,顾绣是一个人对画的理解,是对这里面针法的变化和运用,是灵活掌握。每一个作品做下来,其实是赋予着我们的一种感情,全部表达在这一幅画上面。

  上海市松江区人文松江活动中心主任 彭烨峰:它的工艺比较复杂。最基本的技法也好、题材也好,包括对于这些修养的要求也好,我觉得这个是不能变的,如果一旦降低了要求,那可能就失去了顾绣最核心的一种内涵、一种价值。

  在保护中成长 古艺“自我造血”

  既然如此,像顾绣这样一项有门槛、技艺难、回报慢的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意义何在?又该怎么继续下去呢?

  上海市松江区人文松江活动中心主任 彭烨峰:顾绣是松江的一张文化名片,更多的绣的是跟松江画派、跟云间书派相关的一些题材。通过技艺保护,更多的是保护一种文化、传承一种文化。

  过去,顾绣作品往往被送进博物馆、艺术馆,成为“束之高阁”的藏品。然而,只能依靠这样的保护才能延续吗?现在,绣娘们正在探索着给出自己的答案。

  顾绣传承人 钱月芳:保持传统针法,我们现在做耳环、胸针,还有项链,就把顾绣的元素、技法,浓缩了一点点放在上面,现在还是受到很多人欢迎。

  文创产品是一种让顾绣“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好办法。不仅自己“造血”,如何做好顾绣的保护和传承,当地也一直在探索。

  在这间顾绣研究所里,绣娘们不用担心收入等问题,可以心无旁骛地研习技艺,安心创作。“95后”绣娘小金,已经在这学习顾绣六年了,成为“新生代”绣娘中的佼佼者。如今,像她一样的一批90后、00后,正为顾绣注入“青春力量”。

  此外,当地还推动顾绣走进校园,不断吸收“新鲜血液”。这所学校,从2009年起设立顾绣班,每期招收20多名学生,学习后就能够掌握顾绣的基本技法。

  从专业工作室,到校园实践课,再到与文创等的融合,在时代的浪潮中,顾绣始终面临考验,也始终在寻找更好的传承路径,也有了新的生长点。未来,如何更好地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如何在保持传统技艺精髓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表达,都是顾绣的传承人和守护者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从“手艺人”到“守艺人”

  非遗保护,不是将其束之高阁,而是要让它真正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不断融入人民智慧和时代创造力的生动实践。我们都知道,非遗是以传承人为重要核心的活态传承。然而,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新增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一半以上在当年已超过60岁;前四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去世人数2016年已达到12.6%。

  “人走技失”,是非遗传承面临的一大难题,国家级非遗——皮影戏,也不例外。经历过辉煌兴盛,也曾游走在失传的边缘。

  端午期间,在济南同生里社区,一方幕布,一束灯光,在匠人灵活多变的腔调中,一场热火朝天的“龙舟赛”正在舞台上上演,台下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正在表演的是济南皮影戏第五代传承人李娟,高祖父李克鳌是济南皮影的创始人,自己从小就跟着爷爷学皮影。

  皮影是一门非常综合的艺术,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皮影艺人,从写剧本,到制作皮影,再到上台表演,每一步都得拿得起来。从小每天都要练习画画和剪纸,说评书、快书和相声,对她来说,也是家常便饭。

  就这样,一代代人靠着手把手地传承,逐渐演绎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皮影戏。在过去,济南皮影几乎场场爆满,每天都在轮番上 演新剧目。然而,面对日渐没落的皮影行业,李娟告诉记者,她也曾经有过不入这个行当、找份普通工作的念头。随着济南皮影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爷爷被评为国家级的代表性传承人,演出一下子又多了起来。国家的保护,可以说给大家吃了颗“定心丸”。

  一束灯影传百载 一方戏台换新颜

  随着一项项保护政策落地,济南皮影终于不用再愁后继无人,但传承推广之路,还是举步维艰。灯影留传的背后,是一代代人难以割舍的初心与热爱。

  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张继平:作为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文化,皮影艺术有着无法替代的文化价值和无可比拟的现实意义,绝不能被遗忘,需要我们去进行传承与推广。

  要想让皮影真正得到传承与发展,首先就要让更多人接触到皮影,有舞台、有演出,这是基础。

  济南皮影戏传承人 李娟:政府给了我们很多展示的平台,他们会推荐我们到全国各地去表演皮影戏,有很多交流。

  除了政府的扶持,皮影要想真正生存和发展起来,还得学会“造血”。

  皮影+文创、皮影+研学、皮影+教育、皮影+科技……眼下,济南皮影正不断通过跨界合作,寻找更多的生存空间。

  知名度和收益提升后,收徒也不再是难题。十年间,李娟在济南市文化馆的帮助下,已经招募了三批学员,还组建了一支以“90后”为主的“皮影女团”。

  眼下,还有越来越多的社区平台,也向济南皮影伸出了橄榄枝。在济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就专门搭建了工作室和演出场地。

  济南古城保护和发展中心副主任 陈学东:设立了百花洲传统艺术工作站,把包括皮影在内的非遗项目聚集在这里,方便它们互相交流互相促进,这样形成抱团发展效应。现在其实就是政府搭台,传承人唱戏。

  如果说非遗的魅力来自悠久的历史,那么非遗的生命力就在于传承和创新。怎么能让非遗更好地融入我们的现代生活,也期待着未来能开启新思考、探索出新模式,让非遗持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文章提到,2022年12月,习近平出席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中阿关系的深化加强将在未来助力中国梦的实现。此外,文章作者还强调,2023年将迎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数据表明,这项倡议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成功。随着其推行接近十年,该战略与国内政策的融合将更加系统化,并与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及全球化紧密相连。”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目前,各地乡村产业都有了一定基础,有些地方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势头很红火。但是,总体看来,乡村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种、品质、品牌水平都还比较低。要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做好“土特产”文章,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另外,发展乡村产业,还要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全面启动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突出我国紧缺和大宗战略性矿产,以重要含油气盆地和重点成矿区带为重点,分类施策实施勘查找矿,推动增储上产。同时,组织实施矿产地战略储备工程,增强战略性矿产资源长远保障能力。

  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正稳步壮大,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2年前11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2个百分点。

  “‘仪式感跨年’释放的新消费需求,通过线上互联网平台的连接,可以有效匹配丰富的优质供给,拉动本地、异地消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旅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新时代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吴若山表示,伴随各地促消费政策加速落地,线上线下营销手段不断翻新,2023全年消费市场有望持续回暖。(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主持会议并作工作布置,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任务要求,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健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数字化为宣传思想工作赋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要坚持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宣传思想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巴火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