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间“侨联义务夜门诊”:36年,三代人薪火相传

来源: 央广网
2024-05-13 08:07:00

  中新网上海5月11日电(记者 范宇斌)傍晚18时,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门诊六楼针灸科的暖灯准点亮起,映着斜阳西下的余晖,病人们陆陆续续穿梭于这间特殊的诊室。

  诊室的这盏灯,自1988年至今已经持续点亮了36个春秋,这就是上海奉贤“侨联义务夜门诊”。

  出身医药世家的陈应伯医生现年89岁,他是“侨联义务夜门诊”的发起人。陈应伯用和蔼的笑容、精湛的医术化解病人的愁云。秉持医者仁心,他曾20余年坚持义诊,从未间断。

  用陈应伯夫人的话说:“他把夜门诊看得 比吃饭还重要。”

  有一次,陈应伯骑车去夜门诊,在十字路口被疾驰而来的自行车撞得仰面朝天,疼得半天起不来,同事们知道后劝他回家休息,可陈应伯依然坚持一瘸一拐走进义诊室。陈应伯说:“我不能让病人白等。”

  在陈应伯的影响下,他的女儿——奉贤区侨联委员陈悦也在18年前加入“侨联义务夜门诊”的行列,陪着父亲一同义诊。

  曾经有人问陈应伯:“您这么大年纪还坚持义诊,不辛苦吗?”陈应伯回答:“病人前来求医是对我的信任,病人的康复是我最大的欣慰和幸福。”

  老医生的真情、爱心和奉献精神感动着“侨联义务夜门诊”的青年医生,义诊室的墙上写着“医德求诚,医术求精”,成为医生们共同的座右铭。

  36年的光阴丝毫没有影响“侨联义务夜门诊”仁心奉献的延续,相反,这件特殊的诊室在岁月中凝聚起越来越多的真情、力量和爱心。

  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医生主动加入到义诊的队伍中来,老一辈医生的奉献精神不断接续。

  从“50后”“60后”到“70后”“80后”,到现在的“90后”,洪梅、曹春英、陈悦、袁虹、谢秀美……本着医者仁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代又一代医务人员因为爱相聚在“侨联义务夜门诊”。

  每逢周四,义诊室里人群熙攘,最多时一晚上有70多号病人。很多病人说:“我们和夜门诊已经有了感情,医生待病人如亲人,而且医术精湛。”迄今为止,“侨联义务夜门诊”已开诊1475余周次,接待病人超31400人次。

  “侨联义务夜门诊”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重在精神、贵在坚持的信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历经新老侨界医务人员志愿者的接力和传承,先后获得“全国侨联系统先进基层组织”,上海市、奉贤区“文明窗口”称号和上海市侨联“爱国奉献”先进集体、上海市统一战线“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先进集体”“上海市精神文明百件好事”等多项荣誉。

  风雨36年,无悔的追求,无私的奉献,无数个夜晚,执着的步伐,铭刻着赤诚的爱心。“只要群众有需要,义务夜门诊将一直开办下去”这是义诊组全体医生的共同誓言。(完)

  5月,美国与菲律宾达成双边防务准则,明确表示对菲律宾的防御将涵盖南海。6月,美日菲三国在菲律宾巴丹省附近海域举行首次海岸警卫队联合演习。

  英国经济学家、最先提出“金砖”概念的吉姆·奥尼尔今年5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去美元化”还未真正发生,但由新兴国家组成的金砖国家可以向美元的霸权地位提起挑战。

  7月31日8时,涿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紧急通知称,北拒马河防洪进入紧急状态,河道两侧的洼套,因地势低洼,出现缓洪、滞洪,将启用小清河分洪区。

  2021年7月起,海河流域遭遇持续强降雨,漳卫河发生历史罕见夏秋连汛。2022年,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处处长袁军等人在论文《完善海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思考——漳卫河“21·7”洪水防御启示》中提到,海河流域骨干堤防达标率仅为65%,河道治理地区差异较大,泄流能力上下游不协调。部分控制性水库带病运行, 洪水调蓄能力不足。此外,河道管理薄弱,因多年未行洪,河道及滩地碍洪设施影响行洪。“21·7”洪水期间,卫河、共渠、卫运河等骨干行洪河道因此出现不同程度的阻水现象,增加了上游河道的防洪压力。

  房山蓝天救援队2名队员的遇难,在民间救援队中间产生很大触动,很多人开始思考救援中如何首先保障救援队员的权益,比如丰宁蓝天救援队强制队内队员、志愿者自掏腰包买一份“主动涉险意外险”,否则,以后遇到救援任务,不许出队。

  到2020年,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梳理当时的“70后”省部级官员,已至少有29人,从任职经历看,多来自三个领域——地方党政机构、金融或国企系统、纪检监察机构。比如2018年履新的李波、刘强、李云泽、郭宁宁均有金融从业背景,

张家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