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都探寻千年“药香”:问名医 品药膳 赏“药花”

来源: 学习网
2024-05-24 07:01:11

日喔资源包「緑色は好き」  通告称,为切实控制交通噪声污染,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九条、《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第六条之规定,决定在全市范围实施机动车禁鸣喇叭的措施。REHN-0CiAfuTOlbXSbAKhant-中国药都探寻千年“药香”:问名医 品药膳 赏“药花”

  中新网江西樟树5月23日电 题:中国药都探寻千年“药香”:问名医 品药膳 赏“药花”

  作者 姜涛 巫发阳

  五月的中国药都江西樟树,香飘四溢。其中有中医药一条街的中药及艾草香,亦有三皇里文化街区的美味药膳之香,还有道地药材黄栀子种植基地的栀子花香……

  名中医坐诊 唱响“看中医到樟树”品牌

  走进位于樟树老城区的中医药一条街,来自各地的名老中医正在为前来的民众问诊把脉,并根据问诊对象的身体情况对症开药。九牛草展示馆内,民众现场体验九牛草艾灸的功效,阵阵艾香扑鼻而来。

  “现在看中医真方便,天天都有省内外的名中医坐诊看病。”樟树市民严细根曾因中风而导致腿脚不便,在国医馆寻名医开方问诊,定期进行针灸、电针、火罐等中医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

  同时,也有不少外地患者也专程慕名前来樟树看病。江西瑞金邹女士因病寻医问药许久无果,听说樟帮中医药一条街举行大型的名老中医义诊活动后,专程来求医。

  2022年,樟树市规划建设樟帮中医药一条街,目前已建成国医馆、樟帮非遗馆、九牛草展示馆。国医馆常态化邀请省内外名中医坐诊,为各地患者提供中医康复、针灸艾灸、煎药开方等中医诊疗服务,打响“看中医、到樟树”品牌。

  “中药+”助力老 街区焕发新活力

  走进三皇里历史文化街区,鸡内金清汤(江西风格的馄饨)、甘草冰淇淋、中药花茶、药膳餐馆……沿街摊点的“中药+”美味让人目不暇接,不少年轻游客挨个尝鲜。

  三皇老街主街上,既有片仔癀旗舰店、赣江堂、宫绣堂、樟树药膳等十余家中医药名店、中医药文化体验店,也有咖啡冷饮、火锅烤肉、文创商店等现代化餐饮门店,传统药文化与现代潮流在此“邂逅”交织。

  “一到周末或者假期,我都会约朋友来这里逛街拍照。”从周边县区赶来的游客吴女士告诉记者,如今的三皇宫既保留了浓郁的古街气息,也有年轻人喜爱的新国潮风,是十分不错的打卡胜地。

  每逢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之际,樟树市都会在三皇宫历史文化街区设立分会场,接续传承祭祀药界先祖的传统习俗。同时,为了吸引更多年轻游客,三皇宫文化旅游街区还会举行青年创意市集、国风趣味游园会、音乐节等大型活动,赋予老街区新元素。

  道地药材花开成景 推动药、文、旅融合

  初夏的五月,是栀子花开的季节。连日来,在中国药都江西樟树义成镇罗港村近五千亩栀子花种植基地,阵阵栀子花香令人陶醉,学生打卡研学、栀子花采摘比赛、栀子花茶、栀子花美食品鉴……现场人气爆棚,热闹非凡。

  “原来栀子花还有这么多吃法,简直不可思议,真是好看好闻又好吃。”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游客萨莎惊喜地说。置身花海流连忘返的她还特意与现场身穿汉服的当地游客合影留念。

  该基地负责人刘细流介绍,目前他一共种了5000多亩黄栀子,2023年产出黄栀子8万千克,产值达100万元人民币。“既能靠种植黄栀子赚钱,每年花开季还能吸引许多游客,带动周边民众多渠道增收致富。”

  近年来,为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樟帮”精神,樟树市深入贯彻中医药强省战略,其中,围绕打造“中国药都·康养福地”目标定位,依托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推动药、文、旅三大业态融合互通,提升“中国药都”软实力。

  樟树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面对当前中医药产业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药都樟树突出中医药首位产业,强化政策集成,整合优势资源,全力推动医药产业优化升级,“中国药都”振兴未来可期。(完)

  看起来,他是去斡旋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关系的——呼吁两国保持冷静,共同寻求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得不说,新年以来,中东并不太平。譬如当地时间1月27日犹太教堂枪击事件之后,以色列于1月29日封锁了枪手的家,并准备强拆。同时,以色列还对伊朗进行了“特别军事行动”。这种情况下,中东相关国家之间确实需要真诚的、公平的斡旋。至于布林肯是否能代表美国做到这种真诚与公平,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据悉,春节期间,四川省开展文化旅游活动2000余场(次),144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实施景区门票减免等优惠政策。此外,四川全省联动开展“安逸四川新体验”活动,线上线下发放抢购券、消费券、抵扣券等“财政+市场”组合“大礼包”,累计7400余万元。

  还有传说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他在寒冬腊月救助穷苦的百姓,看到很多人耳朵冻烂了,就搭起医棚,架上大锅熬羊肉、辣椒和祛寒的药材,熬好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百姓们每人分到一大碗汤、两个“娇耳”,这药就叫“祛寒娇耳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