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中国年|海内外游客晋江梧林沉浸式体验闽南年味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06-06 04:32:48

  中新网福建晋江2月10日电(记者 孙虹)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热闹的鼓点声“唤醒”了有着百年历史的福建晋江梧林古村落,也迎来海内外游客于此间打卡留念,沉浸式体验闽南年味。

  当天,梧林传统村落正式开启第四个梧林闽南年活动——“侨春有乐”,涵盖乐事、乐灯、乐愿、乐戏、乐展、乐影、乐集、乐食、乐物、乐作共10大主题新春体验场景,将一直持续至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六)。

  行走在梧林,只见天南海北的游客熙熙攘攘,他们或坐在百年榕树下的咖啡馆品尝独特的南洋咖啡,或站在古厝街巷里拍一张美美的“娘惹服饰”照片,或走进德越馆感受“一楼一馆一出戏”的非遗体验,或在暖村风物市集寻找闽南与南洋风物……

  “正月初一舞龙、舞狮、采青、烧塔仔,是梧林古村落的新春传统,寓意着博个好彩头。”梧林青普文旅运营公司副总经理洪绵绵介绍,活动期间,高甲戏、布袋戏、唐音古韵等非遗街头演艺将在梧林轮番上演,这是闽南年的悠久传承。

  梧林被誉为“华侨建筑博物馆”,闽南古厝、哥特式建筑、古罗马式建筑、中西合璧民居……200多幢承载乡愁的百年建筑散落其间,让人仿佛走入一部近代闽南华侨史书。这个坐落在晋江市新塘街道的古村落,户籍人口1800多人,在海外却有1.5万多乡亲。

  近年来,当地将梧林古村落进行活化保护,整合古厝、洋楼、土地,建设传统非遗体验工坊和沉浸式戏剧演出点,打造“体验式闽南侨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吸引众多游客。

  为了喜迎龙年,梧林古村落增加了许多“龙”元素。如盘旋半空的百米龙灯、荧光效果的龙腾梧林涂鸦墙,以及与梧林特色建筑结合的“枪楼盘龙”气模装置等。

  “一眼望过去红红火火,过年的氛围一下子就拉满了。”返乡过年的菲律宾华侨柯先生告诉中新网记者,这是记忆中最熟悉温暖的年味,今年又是龙年,到处可见和龙相关的装饰,感觉特别喜庆。

  不少外地游客则被梧林充满闽南特色的建筑和非遗文化所吸引。“特别是漫步梧林村道,静静地观赏 、感受这座村落的古朴和美丽,感觉特别美好。”北京游客刘女士如是说。

  据悉,正月初一和十五晚上,梧林古村落还将重现闽南民俗“烧塔仔”。届时,由砖块垒成的“塔仔”将被点燃,火旺时还撒上米糠、海盐、松香粉助威,场面壮观,寓意着新年平安、兴旺。

  洪绵绵表示,“侨春有乐”是梧林打造的第四个闽南年主题活动,“过闽南年来梧林”逐渐深入人心。游客们春节来梧林,不仅能体验新春赏灯的传统、见证塔仔点燃的瞬间,还能观看每日不同的民俗巡演,逛年味市集、打卡限定美食,真切感受一场地道闽南年文化之旅。(完)

  <strong>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strong>培养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也是大学对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贡献。清华大学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八个相统一”“六要”要求,深化思政课改革,坚持教学也是学术理念,推进课程思政、探索导学思政,上好新时代“大思政课”。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弘扬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探索推动本科生文理渗透、通专融合的培养方式,加强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育,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创新完善因材施教模式,激励最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研究。推进“让学术更学术、让专业更专业”的研究生分类培养,完善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评价制度,激励博士生勇闯“无人区”、做“第一等的题目”,建好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创新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培养机制,鼓励教师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依托大型科研平台、重大科研任务培养创新人才,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协同育人,着力提升研究生发现真问题、解决大难题、定义新命题的实践创新能力。

  这段路是新开辟出的隔离带,近40℃的高温下,失了水分的土层松软散乱,越野车驶过,歪歪扭扭,尘土漫天。汗隔着衣服粘住了土,身上的白色短袖、黑色长裤都脏得不成样子。

  山东潍坊X公司、张某某

  本次比较试验测试标准采用行业标准YD/T1591—2021《移动通信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充电/数据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行业技术规范CQC1333—2020《移动通信终端用USB充电数据线技术规范》,主要针对充电数据线电气安全和硬件可靠性两个方面进行测试和比较。

  5800米的雪古拉峰是他第一次登顶的山峰。站在峰顶,山风呼啸而过,吹得旗子招展,一种干净利落的声音。张洪更加确定了,登山,就是那个抽象的方向,那个一直在寻找的“具体的事”。

  <strong>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strong>世界科技强国必须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清华大学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核心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明确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并重,改进面向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学术骨干教师的政治吸纳,努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完善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育机制,汇聚一批世界顶尖人才和一流学者,培育一批倾心育人的教学名师和具有创新活力的青年人才,把清华园建设成为人才的向往之地、心安之处。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特别是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支持力度,让他们挑大梁、当主角、快成长。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人才评价第一标准,强调教书育人第一学术责任,坚决破除“五唯”,倡导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学术评价导向。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强化学术共同体的自律意识,提升学术共同体成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引导教师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支持广大教师“做第一等的学术”、做有长远意义的研究,让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一代代大师的思想学问、气度风范、精神品格,让大师风范在校园永驻。

贾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