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普定穿洞遗址人类活动史推至5.5万年前

来源: 证券之星
2024-06-04 11:13:39

  中新网贵阳1月15日电 (应腾 周燕玲)记者15日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贵州普定穿洞遗址历经2年考古发掘取得重要突破,在光释光与碳14测年的基础上,普定穿洞在早年发掘的地层之下发现新的地层,将普定地区古人类活动史推至5.5万年以前。

  “据最新测年数据显示,穿洞遗址年代跨越旧石器时代中期末段、晚期和新石器时代。”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穿洞遗址考古领队张兴龙说,据目前考古资料,初步判断在距今5.5万年以前,穿洞有了最早的人类活动,此后一直延续到距今8000年,其中在距今1.2万年前后,是古人类活动最频繁的时期。

  位于普定县城西南约5公里的穿洞遗址,发现于1978年,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先后出土石器、骨器、动物化石和人类化石一万多件,骨角器1000余件,人类完整头 骨两件,成为当时中国第一、世界罕见的出土磨制骨器最多的史前遗址。

  2022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对普定穿洞遗址进行第三次考古发掘。其间,汇集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实施两年的“集中式”考古攻关。

  在40平方米发掘面积中,穿洞遗址文化堆积厚度超过6米,共出土石制品1万余件,骨角制品2500余件,出土动物骨骼10万余件。是目前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出土磨制骨器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

  此外,穿洞遗址内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过渡阶段的墓葬3座,出土未成年下颌2件和成年颅骨1件,随葬骨器2件、骨鱼钩1件,为研究该地区史前人类体质特征及埋葬习俗提供了重要资料。距今1万年左右二次葬的发现,也为研究南方地区葬式的流变提供了重要线索。

  “同时,在遗址第11层发现晚期智人臼齿化石1颗,年代初步推断为5万年至6万年,填补了过往贵州地区古人类研究该时间段的空白。”张兴龙介绍,此次考古成果不仅丰富贵州地区人类活动史,对重新认识约5.5万年前的“穿洞人”和研究贵州高原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面貌和格局,探讨现代人起源、中国西南地区早期人类适应性策略的转变、史前文化交流等学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普定穿洞遗址考古联合工作队将在整理两年考古发掘出土遗物的基础上,开展体质人类学、古DNA和古蛋白质、埋藏学等多方面科技考古研究,构建该地区史前文化,特别是洞穴遗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框架和序列。(完)

  <strong>5、客流量增长,民航服务保障做了哪些准备工作?</strong>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广州1月6日电 题:新冠冲击下的高危产科:医患携手守护母婴安康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永州1月6日电 (刘志军 陶冶)“移栽时,一定要注意好行距、株距保持在3米,苗要扶正。”连日来,在湖南祁阳市茅竹镇万亩油茶高标准新造示范基地,种植大户李勇正在指导几十名村民拉线、测行距、挖坑、栽苗。半天工夫,一行行嫩绿的油茶迎风挺立,为荒山增添了一抹“新绿”。

  <strong>轻型</strong>

  据悉,该数据在6日于成都举行的“天府投资汇”(第二期)——在川外商投资企业早餐会(简称早餐会)上披露。此次早餐会由四川省经济合作局主办,邀请戴尔科技集团、现代商用汽车(中国)有限公司、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等11家在川外商投资企业负责人共进早餐、共话发展。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6/87/18329004284490093827.jpg" alt="" />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6/28/12077618823224675072.jpg" alt="" />

陈宜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