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汽王国强:“十四五”以来中国一汽每年利润保持在400亿以上,持续保持行业第一

来源: 钱江晚报
2024-05-29 00:45:02

  5月28-29日,“2024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在河南郑州举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王国强出席并演讲。

  王国强在演讲中首先谈到了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他指出,第一,汽车产业结构新能化成为行业转型基础共识。新成员汽车发展应该说在中国强力拉动之下进入了成长成熟期,今年在刚刚过去第三周,新能源汽车终端渗透率达到了50%,证明信能源汽车代替传统燃油车成为产业主导的节点拉动作用已经全面到来。

  第二,产业技术的数智化成为行业变革的决定因素。当前汽车产业正在发生深刻而巨大的颠覆式升级变革,新一代新能源汽车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智能、新型半导体、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多重变革技术,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新节点、新引擎和新业态,特别是成为国家产业安全新要地。

  第三,产业合作的生态化成为经营模式演进的方向。从传统汽车电气化时代向新智汽车生态化时代迈进,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新技术带来汽车用户需求之变、产品形态之变、产业生态之变、商业模式之变和用户出行生态之变,正在重构中国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全维度、各环节的模式与边界。

  其次,王国强介绍了中国一汽的发展路径。

  他表示,中国一汽自1953年成立的70余年来,中国一汽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地理奋进、面向新时代、新变革和新的需求。“十四五”以来,应该说中国一汽每年总销量维持在350万辆左右,销售收入维持在6600亿左右,我们的利润保持在400亿以上,持续保持行业第一。

  王国强还提到,中国一汽正在做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到明年年底,中国一汽累计将投放30款全新的以自主为拉动引擎全新新能源整车产品,意味着中国一汽将迈进新能源时代。

  第二,自主掌控关键核心技术,做强科技创新强力引擎作用。

  中国一汽坚持科技子自强,近三年以来,累计突破870项汽车领域和关键领域的关联核心技术,申请发明专利14000余件,央企专利质量评级进入了A档行列。

  第三,全产业互联共生,打造汽车全产业链的绿色智能生态。

  第四,加速全域全体系数智化转型,实现运营效能跃迁提升。

  中国一汽从2022年开始,坚定打响数智化转型的攻坚战,目标就是建设数智一汽。

  第五,深化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人才高地,激发员工的动力活力。

  人才是企业的终极竞争力,没有之一。到目前为止,尽管地处东北,但是中国一汽引进战略领军人才115人,一流顶尖人才896人,卓越工程师队伍已经突破2.2万人,研发及工艺人员占比超过全员总数的16%,入选国家人才计划11人。

  第六,秉承用户第一的理念,成为用户终身美好生活、美妙出行的伴侣。

  最后,王国强强调,面向未来,中国一汽将锚定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方向,持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新道路,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做出中国一汽新的更大贡献。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李昂

  韩东表示,从各业态看,餐饮、影院、奥特莱斯等业态等确实恢复较快,比如奥特莱斯业态整体客流恢复约80%,销售业绩增长超过20%,反弹势头强劲。

  卢拉继续说道,“为什么?为什么?这到底是谁决定的?为什么全世界一定要用美元?为什么不是人民币作为全世界兑换的货币?为什么不是其他货币?为什么中央银行一定要去买美元?为什么我们金砖银行不能用自己的货币,来给这些国家提供贷款?”

  陈先元认为,在这个位置建跨江缆车是比较合适的。他说,世博文化公园位于黄浦江的中游,两岸距离在三四百米左右,“如果在这个位置建一个观光索道,既可以看到陆家嘴的风光,还能看到徐汇滨江两岸的景致”。

  “中国经济的优异表现为跨国外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国经济增长率始终居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前茅,良好的发展前景为强生深耕中国、投资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强生全球资深副总裁、中国区主席宋为群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30日下午在海南博鳌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他指出,希望企业家在提振信心、改善预期上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我们对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一直高度重视,下一步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支持各类开放平台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扎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在詹德斌看来,伴随着中韩建交后30余年的全面交往,两国民间的各种矛盾也日益增多,有的表现在个体层面,有的表现在国家层面。这些矛盾很多由具体问题引起而发酵,而当这些问题反复出现或长期得不到解决时,自觉利益受损的一方就会对对方产生厌恶情绪。

陈家弘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