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规则改了!上交所火速落实“科创板八条”,询价高价剔除比例统一提至3%!

来源: 齐鲁壹点
2024-06-19 19:14:32

  上交所火速行动。

  6月19日,证监会在发布的《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中提出,“优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在科创板试点调整适用新股定价高价剔除比例”。对此,上交所在答记者问中表示,将在科创板试点调整适用新股定价高价剔除比例,统一按3%执行。

  证券时报记者从上交所相关负责人处获悉,此安排旨在进一步加大网下投资者报价约束,引导科创板新股发行理性报价、合理定价。

  此前实践中最高报价剔除比例均按1%实施

  最高报价剔除机制是新股发行定价过程中避免极端高报价干扰发行秩序、促进网下投资者理性报价的一项重要安排。自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以来,新股发行承销采用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询价定价配售机制。其中,在定价环节,发行人和主承销商须主要参考剔除最高报价后的平均报价水平(四数孰低值)来确定发行价格。因此,最高报价剔除比例的具体设置成为影响询价定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9年科创板推出时,沿用了核准制下不低于10%的最高报价剔除比例要求,但随着买卖双方博弈力量逐渐失衡,一度出现“抱团压价”现象。

  针对部分网下投资者重策略轻研究、为博入围“抱团报价”、干扰发行秩序等问题,2021年9月,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上交所对新股发行定价相关制度规则进行了修订,科创板明确最高报价剔除比例由“不低于10%”调整为“不超过3%”。

  在规则之外,上交所第二届科创板股票公开发行自律委员会研究讨论了促进科创板股票发行承销业务规则修订实施平稳过渡的针对性措施并提出了行业倡导建议,其中就包括了规则调整初期高价剔除比例也不低于1%,以避免新股定价水平走向另一极端。

  根据上述监管新规和行业倡议,网下询价环节高价剔除比例应在1%至3%,有一定制度弹性。但由于发行人和主承销商一般倾向于选择更低的剔除比例,实践中最高报价剔除比例均按1%实施。

  有助于减少“搭便车”报高价行为

  一位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规则调整后,报价区间明显拉开,原先报价都集中在一两分钱的情况不见了,投资者表达投资意愿更充分了。也有市场人士表示,按照1%的最高报价剔除比例,可以将极端报价、异常报价挡在门外,但对约束网下投资者整体高报价的力度可能不够,目前网下投资者普遍有“报高价、博入围”的心态,容易推高询价定价水平。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注册制改革是一个持续完善、循 序渐进的过程,科创板推出以来,上交所不断总结前期实践经验,优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着力推动形成各方利益更加均衡的发行承销制度。

  “此次在科创板试点调整最高报价剔除比例为3%,是在现行规则框架下结合市场形势经研究评估作出的制度优化措施,进一步发挥了科创板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功能。”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上交所将持续跟踪评估实施效果,落实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

  对此,相关市场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措施体现了监管层在尊重市场正常博弈的同时,剑指非理性报价行为、强化针对性约束,调整后预计可进一步剔除部分策略性报价的投资者,并对买方整体报价心理产生影响,有助于减少网下投资者“搭便车”报高价冲动,将推动新股合理定价。

  “抱团压价”可能性大幅降低

  对于调整高价剔除比例为3%之后,是否会再次出现“抱团压价”现象?

  相关市场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规则调整后,允许发行人和主承销商突破“四数孰低值”定价,提升了卖方在定价上的话语权,报价机构如恶意压价很可能无法入围,“抱团压价”出现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同时向记者表示,将持续加强发行承销监督检查力度,密切监测网下投资者异常报价行为,切实防范“抱团压价”风险。

责任编辑:杨红卜

  <strong>传播效果导向:微时代,人人都是创作者,微创作呈现出新的美学样态</strong>

  2022年12月27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天然气年产量突破50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同期天然气产量的1/4。2022年,长庆油田高质量推进百亿立方米产能建设,2590口新井全部完钻。

  大唐不夜城的精彩,是近年来西安演艺业态不断提升丰富的缩影。

  朱杰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从生产和销售两方面着手,双管齐下。相关监管部门追根溯源查找不法生产厂商,予以整治打击;公安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在酒吧、学校等“三无”电子烟集中场合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三无”电子烟销售终端。同时,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将监管变为群防群治,提高监管效率。

  此外,对于2023年1月是否能迎来车市“开门红”,乘联会方面认为,可能要等到2月车市才能进入增长期,而对于1月则给出“极度低迷”的判断。乘联会方面表示,虽然1月有18个工作日,但节前生产和销售时间仅有正常的60%。加上2022年12月的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退出和新能源车补贴退出前已经透支了1月的部分需求,因此对1月车市预期不高。

  新加坡肉骨茶料包、泰国椰子水、越南手工艺品、澳大利亚绵羊油、韩国红参……2022年9月,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联合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共同打造的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正式开放,来自不同国家的3000多种特色产品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出,成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交易平台,不仅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户和消费者的关注,也为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进一步发展增添了动力。

张晓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