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突破!中国造船业连续14年领跑全球

来源: 旅游网
2024-06-24 01:05:24

  今天(1月15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我国造船业最新数据,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的国家。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承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截至2023年底,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0%,所有指标第一次实现2位数增长。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杨潇)

  《中国科学报》此前报道,李言荣说,“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双一流’建设中,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评价标准,而一定要坚持突出自身的特色,要强调大学对于本国发展的贡献度”。

  另据微信公号“国防大学”2月21日消息,“肖天亮校长等大学领导多次深入试讲课堂一线检查指导”。此前,肖天亮是国防大学副校长。这意味着,肖天亮已出任国防大学校长。

  当时江南造船厂也面临同大连造船厂一样的困境,设备技术落后,管理观念陈旧。以焊接为例,日方的焊接方法有34种,其中33种得到了英国劳氏等船级社的认可,而江南造船厂能够提请劳氏认可的只有4种。1980年8月,江南造船厂与日本三菱重工签订了在涂装、焊接、切割、质量检验、管理、机舱单元舾装等10个方面的技术合作协议。

  胡可一回忆说,当时恰好江南造船决定将单船造船能力由3万吨提升到6万吨级,并于1984年底争取到香港船东泰昌祥轮船公司的订单,为其建造了6.4万吨巴拿马型散货船。在此基础上,逐渐开发出后续7代巴拿马型散货船,创造出中国在国际船舶交易市场上的第一个挂牌交易品牌“中国江南型”。

  如果仔细观察,近三年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的造船三大指标的计量单位出现了变化,在单一载重吨(DWT)口径基础上,增加了更国际化的修正总吨(CGT)指标。国内修载比(CGT/DWT)已从2020年的0.356上升到2022年的0.468。“修载比提高,说明承接的高端船舶更多了。”李彦庆说。

  “中国船厂向日本学习的内容,逐渐从技术交流、业务咨询,发展到派员工赴日考察、进修、培训,继而学习引进日本的管理体制。”胡可一介绍说,一批批技术人员进修回国后,成长为各家船厂的技术骨干、厂长,那段中日蜜月时期,中国储备了一批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专业人才,为国内造船行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黄正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