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贵州织金:围裙兜里兴起的亿元“皂角小镇”

来源: 红星新闻
2024-06-04 02:45:47

  中新社贵州织金4月11日电 题:贵州织金:围裙兜里兴起的亿元“皂角小镇”

  中新社记者 蒲文思

  平素无论是围坐聊天还是溜达散步,这里的人总会揣着一把煮熟的皂角籽,谈笑或漫步间,手指翻飞,剥个不停。两个兜的围裙是标配,一个兜装带壳的皂角籽,另一个兜装剥好的皂角米。

  这是贵州省织金县猫场镇人的一个增收行当。仅是剥皂角米这道工序,目前已带动该镇近3万人灵活就业,也促使镇上兴起了一个近5亿元产值(人民币,下同)的绿色富民产业——皂角产业。“皂角小镇”的名声也由此打响。

  暮春四月,记者来到猫场镇。走在街巷,不时能见到小镇及周边村寨的居民带着剥好的皂角米前往加工厂称重计费。猫场镇新寨村村民唐敏除了利用农闲剥皂角米外,还供职于镇上一家皂角加工企业。“我主要做的是剥离、烘干和精选皂角米的工作,比较轻松,每月能挣3000多元。农忙时忙完农活再过来,也能照顾到家庭,很满意这份工作。”唐敏说。

  为什么要手工剥壳,而不使用机械?“因为既要把皂角籽的外皮和胚芽去除干净,又要使皂角米颗粒完整无缺、保证品相,动作过于精细,机械难以做到,只能手工完成。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织金县皂角产业商会会长、皂角精加工企业贵州美滋堂负责人谢伟介绍说。

  皂角米,又称皂角仁、皂角精,是皂荚的果实,在食品、医药、纺织、皮革制作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这个偏居中国西南内陆腹地的小镇,何以将皂角产业做得风生水起?这与其广阔的销路有一定关系。

  猫场镇种植皂角树已有几十年历史,最初当地人只是将皂荚用于洗头,皂角籽、皂角刺都被扔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猫场镇一位走南闯北的货郎在云南一个中药材市场看到有人收购加工的皂角籽,且利润不菲,于是他回到家乡四处收购,将皂角籽加工为皂角米,再卖到省外。由此,猫场皂角逐渐打开了市场。

  由于客户需求量大,皂角种植零散不成规模,近年来,织金县以猫场镇为中心,种植皂角52.07万亩,把皂角作为该县主导产业来发展。同时,当地皂角产业的起飞也得益于精加工。2020年,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帮扶资金500万元修建猫场镇皂角加工厂,推动“一棵皂角树”帮扶项目实施。

  如今,猫场镇从事皂角产业的企业达40余家,20多家物流企业汇聚在此。坐落于猫场镇大寨村工业园的皂角加工厂已有贵州美滋堂、贵州江黔、贵州韦能等7家皂角精加工企业入驻。目前,7家企业有固定员工54人,带动零散劳动力4600余人灵活就业。

  记者在皂角加工厂生产车间看到,十余名工人正在熟练地对皂角米进行烘干、精选和包装。在这里,每天有不少于1.5吨的皂角籽需要加工。加工厂展厅内,从未加工的皂角刺,到深加工的皂角糖、皂角羹,琳琅满目的皂角产品整齐罗列,这些皂角产品不仅俏销中国全国,还远销至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皂角米非常适合与桃胶、雪燕搭配,是上佳的养生产品,非常受到中国沿海一带注重养生的人们以及东南亚国家的欢迎。”谢伟介绍,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其公司相继开拓了淘宝、天猫等各大平台的销售渠道。根据品质,产品价格从15.9元到268元不等,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

  加工厂内四季不停歇,年加工皂角精4000余吨,成品1600余吨,占中国全国市场份额90%以上,年销售额4.8亿元,猫场镇也一跃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皂角精加工基地,织金皂角精也入选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投入研发皂角精、皂角刺系列药用产品,皂角粉、皂角口服液等保健用品,以及皂角洗涤用品 等多元化系列产品,进一步提升皂角产业附加值。”谢伟说。

  当前,猫场镇还以发展皂角产业为中心点,多元发展皂角林下经济,实施皂角产业相关配套项目,不断完善皂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助力乡村振兴。(完)

  规范组织设置、完善领导体制、明确工作职责……2022年6月,《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规则》全文公布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深化派驻机构改革迈出新步伐。

  3.重点机构监测。各地对辖区内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开展疫情监测,对场所内被照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开展健康监测、定期抗原检测或者核酸检测,动态分析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人员感染变化趋势。

  建立健全政治监督清单、加强政治生态研判、组织开展专项政治监督、探索派驻派出机构和被监督单位党组(党委)专题会商……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政治监督融入日常、做在经常,并朝着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

  阳永恒介绍,新冠感染回归乙类管理,意味着把因疫情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统统作正常病假处理。其实,即便是乙类乙管,政府依然有权采取一定的管控措施,比如根据《传染病防治法》42条和43条规定,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政府可以限制或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可以停工、停业、停课,可以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可以宣布疫区并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

  <strong>(新春走基层)新疆兵团:红枣加工忙 产品销往全国各地</strong>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非经贸合作日益密切、贸易规模稳步扩大。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连续13年保持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21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542.89亿美元,同比增长35.3%,创历史新高。2022年8月,首批非洲对华正式出口的鲜食牛油果,在肯尼亚利穆鲁镇的桑瑞普工厂完成打包装运,经海运抵达上海港。中国对非投资强势反弹,仅2021年1—9月,中国对非全行业直接投资25.9亿美元,同比增长9.9%,已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中非发展基金自2006年成立以来,已累计在非洲37个国家投资决策了110个项目,决策金额近60亿美元。

刘玮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