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麦田里“铁牛”奔忙 “农机+农技”解放农民双手

来源: 股城网
2024-06-07 04:00:41

  中新网济南6月6日电 (记者 赵晓)轰鸣声阵阵,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完成切割、脱粒、打包等工序,大中型圆捆机紧随其后,将杂乱的秸秆变成一捆捆弧度均匀的圆柱形草墩。联合收割机和圆捆机齐“上阵”,让潍坊青州市邵庄镇1400亩小麦,不到一周就“颗粒归仓”。

  “以前用联合收割机很方便,但留下的秸秆令人犯愁。今年我们用上圆捆机,妥善处理了秸秆,花费还少。”邵庄镇种粮大户刘伟说。

  “三夏”期间,邵庄镇首次使用“新助手”圆捆机,推出“收割+打捆”双服务嵌套模式,小麦收割高效便捷,秸秆处理更是整齐划一。多家农户主动申请用圆捆机辅助夏收。从收集、规整到打捆,机器全自动操作,不耗费人力,省时又省心。

  时值“三夏”麦收时节,在中国粮食主产省山东,联合收割机、圆捆机等众多“铁牛”驰骋田间地头,农技人员送“技”下乡,护航粮食增收。记者采访获悉,今年以来,山东为5801台大型联合收获机、拖拉机等加装辅助驾驶系统,实现自动驾驶,北斗系统在农业领域应用日渐广泛。

  走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聊城市茌平区,86万亩小麦进入收获期。“三夏”时节,该区共上阵耕、种、收各类农业机械1.3万台(套),其中新型农业机械3000台(套)。

  “我们借助农机推广站、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机收减损培训活动,提高农机手机收减损技能,确保夏粮颗粒归仓。”茌平区农业农村局四级主任科员李光表示。

  据茌平区冯官屯镇高级农艺师李其成介绍,农技人员结合生产实际,指导农民落实小麦镇压控旺、缺墒补灌技术,开展新型农机对比实验和优良品种展示示范,实现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

  “三夏”以来,素有“鲁南粮仓”之称的枣庄滕州市有序调度农机,加快抢收成熟小麦,并组织农技人员走村入户,面对面地指导农民开展抢收工作。

  “我今年通过植保无人机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治,还用上有机肥。成熟后的麦子麦穗饱满、麦粒均匀。”种粮大户张铭峰今年种植了280亩小麦,他采取“ 小麦联合收割—秸秆还田—玉米直播‘一条龙’模式”,实现小麦随收、玉米随播,全程机械化操作,大大缩短了农时。

  滕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王延玲表示,该市今年首次尝试在有条件的麦田推广滴灌技术,铺设滴灌设备,改变了以往以基肥为主的施肥方式,解决农户麦田管理时浇水、追肥困难的问题,有效节水、节肥。

  “新农机”不仅奔忙在山东田野里,还活跃于粮食晾晒、储存等各环节。

  在临沂市沂南县大庄镇沟崖村一处合作社基地,一车车小麦被送进烘干机。“现在是麦收农忙时,合作社一天烘干300多吨小麦。”黑土湖农机化服务专业合作社经理王晓军向记者介绍说,有了专业设备,小麦烘干摆脱天气制约,降低了霉变可能,损耗率比传统晾晒降低约6%。

  今年,沂南县新设粮食烘干点两处、增加粮食烘干机3台,新增日烘干能力330吨。截至目前,全县在用粮食烘干机械18台,日烘干能力920吨。同时,该县不少村庄借助摄像头、无人机等对农户晾晒的小麦进行远程“看护”,以智慧化手段保障小麦晾晒安全。

  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梁水镇镇冯段王村的粮库,近日迎来建成后的第一车粮食。这是山东国兴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社会化服务项目。走进粮库,6座2000吨容量的钢板仓和2座烘干塔格外显眼,刚刚收购的小麦经过检验合格,将被送入烘干塔。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粮堆下智能测温设备精准采集实时温度,通过物联网技术自动回传至智慧粮库系统。管理人员收到提醒,就能及时用手机或平板设备远程处理。

  “小麦到了钢板仓,就等于住进‘变频空调房’。”项目负责人马胜宽说,粮仓过去实施人工测温,耗费人力,如今自动巡检系统全天在线,一旦检测到温度超过警戒值,立即触发警报,极大提高测温、处置效率。

  农机、农技相结合,推动山东粮食总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官方消息显示,今年山东小麦质量明显好于常年,如后期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单产、总产有望再上新台阶。(完)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2023年春节是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以后的第一个春节,关于春节期间出行的原则,出行前的准备,出行途中的个人防护以及返乡后的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在之前的发布会以及媒体有很多的宣传报道。春节即将来临,大量人员陆续返乡,流动性加大,偏远地区,感染率比较低的地区,疫情传播风险加大。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没有感染过,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群要重点加强保护。

  《联合报》28日发表社论称,新“内阁”的组建仍是蔡英文只手主导,所以究竟是姓陈还是姓蔡,已难分难解。重点在于作为蔡英文“挡箭牌”的苏贞昌已经失去功能,换上笑脸迎人的陈建仁,至少可以纾解一些民怨,“但这面新挡箭牌能撑多久,也无法太乐观”。

  <strong>(八)大力支持多业态创业。</strong>鼓励和引导搬迁群众结合自身优势特长,围绕家政服务、餐饮服务、社区便利服务、产品组装加工、现代物流等领域开展创业,在安置区及其周边大力发展“小店经济”“夜市经济”。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安置区建设实训基地、创业园区等创业载体,引导具备创业能力和意愿的搬迁群众优先入驻,按规定给予创业补贴、场地租金和管理费减免、水电费用优惠等扶持政策。优化创业服务体系,强化创业培训,向安置区创业群众提供市场开拓、管理辅导、品牌打造等深度服务,引导当地龙头企业带动搬迁群众依托其产业链创业发展。

  <strong>六是持续优化调整电力供应结构。</strong>丰富不同种类能源的供应,发挥煤电与新能源发电的特性互补优势、调剂余缺,实现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电力供给。加强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的统筹规划,在国家层面明确分省新能源规划目标,引导各地合理优化装机规模、布局和时序,实现各专项规划、国家和各省规划间横向协同、上下衔接。协调推进新能源开发与配套网源建设,确保新能源能并能发,保障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实现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稳步推进东部沿海核电项目建设。

  “我们不乏中国母亲的形象,温顺、坚毅、忍辱负重,这样的演员多极了,但幽默诙谐的很少。当年我看了赵老师很多评剧,比如《花为媒》《杨三姐告状》,就觉得这老太太挺有幽默感。”

  2020年网络综艺《脱口秀大会》第三季“出了圈”,让看脱口秀线下演出成为时兴的文化消费方式。2021年,打着新喜剧概念的网络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又火了,sketch等喜剧形式也开始被越来越多人了解和接受。许子谅明显感觉到,“能接到的活多了,可以挑一挑了”。

陈致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