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高校智能采矿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在江苏徐州举行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06-25 05:14:09

  中新网徐州6月23日电(朱志庚)6月22日,2024全国高校智能采矿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在中国矿业大学举行,来自相关行业协会、企业、高校等63家单位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矿业类人才培养展开了广泛研讨。现场发布了《全国高校矿业类人才培养云龙湖共识》。

  为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矿业类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共建教育教学资源,202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矿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煤炭教育协会、中国矿业大学 联合举办此次会议。

  现场发布的《全国高校矿业类人才培养云龙湖共识》具体包括协同联建行业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完善矿业类人才培养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探索拔尖创新人才与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成立全国高校矿业类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论坛、设置矿业类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系列奖励五个方面。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院长黄艳利介绍,目前,中国矿业大学已有四届智能采矿工程特色班毕业生128人。其中101人升学继续深造,27人就职于各相关专业大型国企。“学校开展数智赋能、五育并举,持续优化智能开采课程体系,继续强化校企协同机制,实行贯穿式本科导师制,深入科教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围绕制约矿山行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将智能矿山领域最新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学资源库,在解决现场真实问题的同时,培养智能采矿人才。”

  智慧矿山建设是矿业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表示,目前,全国煤矿行业智能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企业迫切需要具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采矿技术融合的专业技术人才。“本次研讨会着力打造一个常设的煤炭矿业类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论坛,进行常态化的学术类交流研讨,促进智能采矿相关新专业的建设。高校可以根据适应智慧矿山建设的要求,培养各种复合型的急需人才。”(完)

  “对联、红灯笼、福字、舞龙舞狮表演……漫步于曼谷街头,中国春节元素随处可见。”刚从泰国归来的杭州市民曹颉告诉<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当地的景点、商圈热闹异常,并专门针对中国游客进行了相应的装扮。一路上,曹颉邂逅了不少前来旅行的中国游客。

  此次展览以侨批衬底,色彩更加丰富。侨批,又称银信,是指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以及邮政、金融机构寄给国内眷属书信和汇款凭证的合称。侨批档案,作为福建省迄今为止唯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的文献遗产,是华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健坏笑:“我就给他们回,我说李响最后立功了,还当局长了,他说‘那我就放心了,我一直担心他黑化呢!’”

  从空中俯瞰江阴,它的地形就像一条肥嘟嘟的河豚,河豚头东尾西,游往东面的大海。

  春运伊始,已做好充分准备工作的郭风浩开始了他“春运巡查之旅”,从滨海西站出发,沿着滨海西所管辖的线路和铁路相关驻站单位,到滨海北站再到芦台南驻站点,对所有的相关工作和隐患逐一检查。春运至今,他先后发现各类隐患10余件,并及时下发隐患整改通书,督促相关单位有效整改,全力确保春运期间铁路运输安全。

  从机场出发一个多小时后,车越来越多,路越来越堵,周围车辆鸣笛持续不断。感觉越靠近灾区,情况越不乐观。

许志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