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东安“公益课堂”点亮乡村儿童“艺术梦”

来源: 中国汽车报
2024-06-01 15:49:03

  中新网永州5月30日电 (唐涛华 唐宇)连日来,在湖南永州市东安县大盛镇文化站培训室,孩子们正在学写意水墨荷花。“他们对这些课程非常感兴趣。”教美术的志愿者崔丰盛说。

  十多年来,大盛镇文化站创办的“艺术课堂”共接待乡村学生6000多人次,先后有50多名孩子考取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曲学院等艺术学校。

  大盛镇是东安最偏远的乡镇。2010年,该镇文化站负责人唐运贵在乡村走访中发现,全镇80%留守儿童难以接触艺术。

  很快,这些艺术课堂就成了农村孩子的乐园,一些孩子开始对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山水村的肖宏政是一名留守儿童,得知镇里有公益艺术课堂后主动报名学习竹笛。两年后,他多次在省市大赛中获奖。

  目前,该文化站把农村娃组建成一支能演奏十多种民族乐器的少儿民族乐团,参加各种大型演出,成为东安一张文化名片。大盛镇也荣获“湖南省群众文化艺术之乡”“湖南民间文 化艺术之乡”“湖南省最美潇湘文化阵地”等称号。

  当年学艺术的农村娃,如今已有许多人迈进自己心仪的大学和专业艺术院团,也有的回到家乡为更多孩子造梦。学竹笛的邓时刚艺术院校毕业后放弃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毅然回乡当起乡村音乐教师。

  通过“艺术课堂”,邓时刚培养的100多名学生掌握了竹笛、唢呐等乐器,其中有3名学生凭借竹笛独奏在湖南少儿音乐舞蹈大赛中获奖。

  <strong>(新春走基层)大山深处健康“守门人”:我深爱着父老乡亲</strong>

  中国教育部语言合作交流中心—曼谷中心主任赵燕清、泰国华文教师公会主席罗宗正、格乐大学中国国际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罗勇等也在会上致辞,对此次研讨会的举办给予高度评价。

  2022年,以顶功见长的王梦尘表演的原创杂技《炼——倒立技巧》成功摘得中国杂技比赛最高奖“金菊奖”。年仅16岁的她没有飘飘然,仍然坚持每天练功。“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教练曹蕾透露,王梦尘每天要负重20斤训练8个小时,现在她正在加紧训练增加了难度的《炼——倒立技巧》,向世界杂技最高奖项“金小丑奖”发起冲击。

  返程的脚步不再匆忙,走在宏伟的大桥上,壮阔的黄河成了二人眼里最美的风景。“刚才在桥上走那么急,风又那么大,我还挺紧张的。”何善美说。“那这不都解决了呗,无故障,一身轻。忙了这么多天,咱们今天终于可以回家休息了,带小芒果去看天鹅吧,春节前都答应她了。”丰靖川笑着说。

  “前几天雪大风急,出门迈腿都费劲。”作为草原巡防队的一名“老兵”,苏道早已习惯了在这样的天气中去巡边。

  当天,郭少春还和潘礼邦一道向游客们赠送“兔年大吉”毛绒兔、新年红包和大熊猫纪念品。许多人排队领取春节礼物,并将红色许愿丝带挂在金桔和桃花枝头。郭少春的许愿丝带上写着“祝中美人民友谊地久天长”。

吴旻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