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昕生:中国全面依法治国为国际人权保护事业注入新能量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06-24 06:44:08

  中新网合肥6月21日电(记者 张强 张俊 韩苏原)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刘昕生21日说,全面依法治国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法治建设,深刻反映了中国在不断探索发展,不断创新适合中国国情道路的历程,创造了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不仅改变了中国,而且深刻影响世界,为国际人权保护事业注入新的能量。

  当日,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全面依法治国与人权保障”专题研讨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来自中国多个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人权领域专家学者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理事、特邀理事等近百人参会。刘昕生在会上作大会发言。

  刘昕生介绍,法治是实现人权的基本途径,人权保障是法治追求的目标。以科学立法、严格 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内容的全面依法治国,成为中国向全世界推出的实现人权与基本自由,充分实现国家发展的重要经验。

  刘昕生表示,实现全面人权法治保障是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示的新形象、新经验,是中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人权事业发展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的人权发展道路。这一经验和道路为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在人权保护方面的学习借鉴。

  刘昕生说,近年来,中国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了“发展促进人权享受”和“开展国际合作促进人权”两项决议。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人权法治体系建构,深入开展立法、司法和执法领域国际合作,认真履行国际人权义务,坚定不移推进世界人权事业健康发展,全力维护联合国多边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

  据介绍,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维护和平守护人权,实现发展推动人权,消除贫困保障人权,平等交流促进人权,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中国加强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人权的努力,也是这方面的重要内容。这对坚定中国人权自信、提升中国国家影响力、构建人权话语体系、掌握国际人权保护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刘昕生认为,中国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发展促进人权,全面依法治国,走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中国还将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和国际合作,开展人权交流,为全球人权事业注入新的动力,同各国民众一道共建美好未来。(完)

  一次观影,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更让人看到:风雨再大,总有人逆风前行;风雨过后,也有人为他们送去温暖。(完)

  作者 杨伏山 叶林蔚 严黄珊

  据乌通社28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天签署一项法令,对协助俄罗斯用铁路运输军事装备和士兵的185个公司及自然人实施制裁。

  声明还称,“我们与合作方合作研究的是,将原始新冠病毒用于表达来自新的‘受关注的变体’的刺突蛋白。”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新疆电网新能源装机规模达4065.5万千瓦,首次突破4000万千瓦大关,占总装机容量36.09%,较年初增长11.04%。

  通州区与北三县是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支撑部分,区域内经济社会联系十分紧密,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在更大空间范围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首都功能的服务保障,有效治理北京“大城市病”;有利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优化北京城市空间布局和经济结构,加快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有利于探索创新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带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周边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刘淑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