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互动大数据: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影响力报告

来源: 上游新闻
2024-05-23 18:23:29

  聚数字经济强省,展福州发展新貌

  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已连续六届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六年来,一系列重要政策报告以峰会为平台发布,一大批数字新技术新产品以峰会为窗口首发,更有众多数字经济项目以峰会为契机签约落地福州,总投资额近6000亿元。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作为峰会现场重要环节之一,成为专业交流的重要平台,获得社会广泛关注,观众观展热情高涨。根据官方数据,相比2018年首届活动,2023年(第六届)参会人次增长了120%,比2019年增长37.5%。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全方位展现“数字中国”建设的风貌和最新成果。每日互动大数据洞察显示,从省外访客来源地分布来看,峰会汇聚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省份和城市,如京津冀地区的北京,长三角地区的浙江、江苏,珠三角地区的广东等。近年来,峰会全国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每日互动大数据显示,相比2020年,2023年参会的省外人群进一步提升,增长了13.1%。

  数据与人才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双维要素。聚焦参加峰会的行业人群,以2023年第六届的峰会访客为例,每日互动大数据洞察发现,数据要素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其从业人员以中青年群体为主。来现场参会的人群中,将近一半为25-34岁人群,其次是35-44岁人群,占比25.71%。同时18-24岁群体占比也较突出,达到21.64%。数字峰会以产业实际需求为导向,打造了自主品牌系列赛事——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更吸引了不少高校人才参与,成为峰会访客的生力军,共同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和数字产业发展,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在福州谋发展,与福州共成长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展现出的区域带动效应也十分明显。福州以 举办数字峰会为契机,集中力量发展数字经济。福州的数字经济规模从2018年第一届峰会的2800亿元,增长到去年第六届峰会的7100亿元,5年增长了150%多,年均增长超过20%。根据官方报道,近年来福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23年公开数据,总数已达4509家。

  峰会进一步带动了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带来新兴数字产业的全面勃兴。其中,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和福州软件园成为代表。每日互动大数据进一步洞察了2022年至2024年这两个产业园的工作人群情况。数据显示,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和福州软件园工作人员连续两年增加,涨幅分别达到12.84%及22.67%。

  对比2021年和2024年两个产业园的工作人群画像,每日互动大数据发现,园区内从业人员仍以中青年人群为主,其中25-44岁年龄段的工作人群占比有所增加,由2021年的64.1%增长至2024年的66.3%;此外18-24岁年龄段人群也增加了9.6%。这说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福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园乘势发展,有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除了有一定行业经验的从业人员,福州也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就业选择。

  在有福之州,遇见数字未来。六年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已为福州区域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也带去了无限机遇。相信随着峰会的持续举办,福州将会迎来更多新机遇、新变化。每日互动也将与您相约每一次数字中国之行,共享数字中国建设真知灼见,共绘数字中国建设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何俊熹

  韩法院认定检方指控曹国有关其子女升学舞弊的大部分罪名成立。法院指出,虽然曹国之女以奖学金的名义从釜山医疗院长卢焕中处收受的600万韩元不属于贿赂,但曹国身为高级公职人员收受不少的金钱,被疑自毁清廉公正,违反《禁止不正当请托法》。

  和美乡村,率先探索。浙江不断深化“千万工程”,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力开创“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全域创和美”新格局。

  在赵锡军看来,投资项目在建设期间,除了设计规划、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外,真正操作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资金安排。“只有资金到位,项目才能顺利开展,形成有效的实物工作量。”

有几个熟悉的身影出现

  保持物价稳定,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之路依然崎岖,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影响国内物价走势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当前,全球通胀形势虽有改善,但抑制通胀仍需时间。IMF预计,即使到2024年,仍将有82%和86%的经济体整体通胀率和核心通胀率高于疫情前水平。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国际高通胀容易通过生产、流通等多个环节向国内传导。此外,国内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消费需求加快恢复,也可能短期加大结构性通胀压力。因此,防通胀这根弦始终不能放松。

  沈明高指出,数字技术是当代最重要的通用技术,其广泛应用将再造生产流程。他介绍道:“数字化有两大痛点,首先是无形资产的投入,欧美无形资产投资占整个投资的比重达到了40%;其次是标准化,只有标准化才能发挥规模优势,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生产。这两个痛点如何打通,对企业和整个行业的发展将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陈惠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