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落月是怎么落的?如何选择着陆地点?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4-06-02 11:16:26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今天6时23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

  成功着陆月球,是嫦娥六号采样返回的关键一步。在地外天体实现软着陆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嫦娥六号落月是怎么落的?一共分几步?我们一起了解。

  嫦娥六号在落月前,首先要进行组合体分离。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组成的四器组合体要先分离成两部分,轨道器和返回器组成的轨返组合体继续留在月球轨道上飞行,着陆器和上升器组成的着上组合体分离后将着陆月球,开展后续采样任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黄昊:分离到着陆下降过程,首先是一个降轨(变轨),从200公里轨道下降到200×15公里的轨 道。在这个轨道上其实也还是存在一些风险的,首先是精准的控制过程,然后是达到预定的一个轨道。

  不同于地球着陆,月球上没有大气,无法通过降落伞风阻减速,因此着上组合体只能通过发动机的反推力来实现减速。下降到预定的轨道后,着上组合体的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距离月面约15公里处开机,在减速下降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姿态,直至到达预选着陆区上空,随后进行降落,整个下降过程大约需要经历15分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黄昊:在15分钟之内,需要将探测器由相对月球1.6公里每秒这样一个速度,迅速降到0(公里每秒)的状态,就需要消耗大量的推进剂,基本上探测器的重量的一半,都要消耗在整个动力下降过程当中。

  着上组合体在减速降落的过程中,还会自主控制进行粗避障和精避障,在距离月表高度大约100米后开始缓速下降,经过悬停避障后,关闭发动机,着上组合体自由落体,完成软着陆。

  落月落在哪 嫦娥六号怎么选

  嫦娥六号着上组合体着陆月球的过程非常复杂,并且充满了不确定性,难度系数非常大。那么在这么复杂的过程中,嫦娥六号是怎么判断自己具体要着陆在哪的呢?

  嫦娥六号着上组合体携带了许多敏感器,这些敏感器就像是探测器的眼睛和耳朵,他们通过光学、微波等方式自动判断具体的着陆地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黄昊:通过各种敏感器,知道探测器与月球的相对的位置和速度,通过发动机控制探测器的姿态、减速来实现,最终达到指定的落点目标。

  降落的过程时间很短,着上组合体携带的燃料也有限,面对预选着陆区复杂的地形环境,需要快速灵活反应,因此地面的工作人员不会实时操作它具体降落到哪里,着上组合体会结合多种敏感器的数据,对数据进行融合后,来自主判断具体的着陆位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黄昊:它更多的是通过图像判断月球表面的一些坡度,以及坑、石块的分布情况,最终根据这些图像,然后选取一个比较优的落点。

责任编辑:张玉

  国网北京电力加强城市运行和人员密集场所供用电安全服务保障,紧密结合北京市疫情防控保障措施调整情况,切实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场所供用电安全,协助指导客户做好用电保障工作。元旦期间,市民出行意愿强烈,人员流动频繁,国网北京电力与辖区内应急指挥、交通枢纽、大型文化场所等城市运行重要客户,以及公园、影院、餐饮、住宿等人员密集场所用电客户的沟通联系,发生供用电异常或停电故障时,用电检查人员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助、指导客户开展故障处置和应急保障。

  文章称,在2015年,时任FIFA主席布拉特等该机构高官被曝出贪腐丑闻,根据日本足球协会相关人士的说法,受该事件影响,美国、英国、阿联酋、日本等国家的多家大企业选择不再延长赞助商合同。这使FIFA陷入了财政危机。文章宣称,在这之后,“举国”投资FIFA的国家正是中国。

  技术人员在监测中,拍到菲氏叶猴和幼崽同框的画面。幼猴或依偎在猴妈妈的怀里取暖,或爬上蹿下练习攀援本领,或凝望着镜头卖萌……

  共赴美好未来。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老将徐梦桃,逐梦16年,终于勇夺冠军、为国争光;00后马宏达,五年磨一剑,靠“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航天员邓清明,苦训近25年,56岁终于圆梦飞天……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力实现的中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个个追梦逐梦圆梦的故事告诉我们,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奋斗场景激励我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冬天来了,新年近了,就让漫天飞舞的雪花,与我们共同写下“明天更美好”。

<a href="//www.chinanews.com/gn/shipin/2018/12-31/news797946.shtml" target="_blank">视频: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a><em class="right">来源:央视网</em>

  总体指数表明,在中美贸易摩擦剧、疫情反复冲击等的复杂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成为上海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抓手。2017至2021年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由2017年的100.04上升至2021年的116.08,连续五年保持了高位稳定增长态势,其中既包括了实际竞争力的增长,还包含着高于国内其他地区的相对竞争力增长。

张梦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