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6·18”没有狂欢

来源: 香港文汇网
2024-06-18 07:11:51

转自:北京商报

在低价里得到,也在低价中失去。这是业界对今 年电商“6·18”搏击的一种概括。

“低价”成为今年大促的关键词之一。“仅退款”还不够,电商平台纷纷跟进“取消预售”,加入“自动改价”,低价之战颇有愈演愈烈之势。

与此同时,作为每年上半年最重要的大促节日,“6·18”的存在感正被一种疲惫感侵蚀。

图书保价、中小商家退出、大主播卖不动货,都是写照。肉眼可见,罗永浩、李佳琦、董宇辉、小杨哥等超头部主播均呈收缩之势。

追求低价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共识之下的贴身肉搏,让“6·18”弥漫着躺不平、卷不动、走不了的气息。

低价大战行至今天,想要持续靠低价留住消费者,重重压力下的各方都显得力不从心。消费者越来越冷静谨慎,他们不再相信眼前的最低,因为未来可能更低。

供应商则是被挤压的群体。价低者得流量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流量导向低价,意味着对供应商的挤压达到极致,意味着拼多多的玩法,现在阿里、京东、抖音都在积极复刻。

平台,打低价不遮遮掩掩。利用绝对的渠道优势,把低价战略进行到底。仿佛不计得失,不权衡利弊,人人争当低价之王。

2023年底,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越阿里和京东,由此定格了电商行业竞争的标志性时刻。随后,阿里、京东乃至抖音,发起了一场针对拼多多的低价战争。

电商行业进入下半场,粗放的高增长红利远去。

随着竞争加剧,拼多多以绝对的低价优势占领用户心智后,原本不被阿里、京东生态体系重视的商家,重新回到牌桌,成为争抢的对象。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电商所刺激的需求和互联网的运作方式,撮合了商家与消费者,让双方两情相悦。

然而,如果其中一方的商家持续没有利润,进而各个环节受到挤压,平台如何做到低价与效率兼得?裹挟进入低价旋涡的各方,如果只打单一维度的淘汰赛,中国制造又如何升级?

低价到底谁买单,不仅是一次年度大促要解决的执行问题,也是一个行业生态能否持久的生存问题。

如果过分追求低价,平台与商家彼此一再试探底线,“劣币驱逐良币”恐怕不是危言耸听。品牌丰富度、供给、服务、产品体验统统退而求其次,或者无足轻重,我们与“又便宜又好”是否会渐行渐远?

低价“6·18”,围城里没有狂欢。中国从不缺制造商,在一轮又一轮的淘汰和焕新中,总有大批量的商家上岸。便宜的货会一直有,如何保障好货一直在?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开了崭新局面。

  “闫学会在被留置前期,对抗组织调查,采取了许多极端的方式,如装疯卖傻、撒泼耍赖等。这种表现反映出她在被留置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所以被留置后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抵抗到底,就不会被查实。”办案人员表示,为了对抗调查,闫学会处心积虑试图负隅顽抗。

  针对新冠疫情,韩国一些保守媒体和政客也跟着个别西方国家使用污名化的名称或“甩锅”中国。峨山政策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显示,造成韩国民间对华认知恶化的原因中,疫情曾列在第二位。此外,部分韩国媒体不断给中国扣上“窃取韩国技术或剽窃知识产权”的帽子,或在报道中指责“中国人在韩购房置地导致房价上涨”、刻意夸大“中国人在韩国犯罪”。

  当今年沙尘暴袭击北京时,27岁的北京人刘松说,“久违了!”在他的印象里,大规模的沙尘天气已很多年没有再出现过。他形容,有一种“死去的记忆开始袭击我”的感觉。

  近年来,旺盛的消费需求培育了超大规模市场,带动中国成为一些外企的“主场”。据资生堂2022年财报显示,中国市场超越日本,成为其第一大市场。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已经发展成为霍尼韦尔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公司最大的增长型市场。宋为群也表示,如今,中国不仅是强生全球业务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同时也是公司全新的创新战略市场。

  市民的建言被采纳,2020年10月15日,双子山项目开工,目前已经封顶,能看到山体的轮廓和部分绿化种植。在设计上,双子山外形延续上海本土山体形态,和真山无异,但内部则采用空腔结构,一、二层设置了1500个停车位,四、五层还有展区和展馆。

谢仁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