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解读|为保一江清水 总书记再提这一“重中之重”

来源: 秀目传媒
2024-06-23 14:41:41

  热解读“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6月19日,在青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听取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特别强调。

  这不是总书记第一次对青海提出“保护‘中华水塔’”的要求。

  2016年8月,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考察青海,就指出“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

  此后总书记又多次在考察和会议中要求“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曾经,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这里生态退化、恶化,河流频频断流,湖泊大量消失,三江 中下游旱涝灾害,威胁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江源生态保护工作。2000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200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它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经过多年治理,三江源逐渐焕发生机。然而,其中也隐藏着一些弊端。有基层干部拿出以前的三江源保护区划图,只见各类保护地星罗棋布,“看着这地图,我们自己都犯晕!”

  2015年底,一个好消息传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会议指出,要着力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优化重组,增强联通性、协调性、完整性。

  从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到确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到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范围不断优化,措施不断完善,力度不断加大。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叮嘱道,“在超过12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地区开展全新体制的国家公园试点,努力为改变‘九龙治水’,实现‘两个统一行使’闯出一条路子,体现了改革和担当精神。要把这个试点启动好、实施好”。

  2018年1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公布,明确了由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统一行使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设,青海还探索了生态管护员制度。该制度通过“一户一岗”的选拔,吸引数万名牧民放下牧鞭、领上工资,以生态管护员的新身份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出力。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青海考察,嘱托“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时至今日,三江源地区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优质淡水,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

  三江源头重现千湖美景,过去难得一见的雪豹、金钱豹、欧亚水獭频频亮相。

  每逢藏羚羊大规模迁徙季节,公路上的车辆行人纷纷自觉驻足,目送藏羚羊平安远行。

  ............

  保护好三江源,守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如今的三江源,也真正成为了美丽之源、幸福之源、希望之源。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李丹

  视 觉丨郝凤林

  校 对丨蔡纯琳 孟利铮 宋春燕 李英卓 闫田田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由于操作失误,赵女士的电话被当做郭里口救援队联系方式向社会公布。“我的电话现在都处于‘爆炸’状态,有好多灾区的人打电话过来,他们有好几天没吃没喝的,有孩子发烧好几十个小时了,还有老人等着吃药的,太让人心疼了。”赵女士提到,求助者把这个电话当做救命稻草一样,但自己不在救援现场,就趁着丈夫还能接收信息时,把特别着急的发给他,“因为具体到哪里救援是要听政府安排,但我想如果他到时候在附近时,能把这些危机中的快快救出来。”

  极端气候不再罕见,“三十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情况增加。面对这种情况,是将城市修得固若金汤,还是选择游刃有余?考虑到成本问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魏科的见解是后者。

  李国英提出,锚定“分得进、蓄得住、排得出、人安全”目标,加强蓄滞洪区常态化建设和管理,以防御措施的确定性应对流域大洪水发生的随机性,坚决守住流域防洪安全底线。 

  具体来看,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体的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5%;房地产业、金融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4%、8.3%和20.1%。

  印媒《经济时报》曾报道称,2020年4月,印度政府更改了外国直接投资政策,要求来自与印度陆地接壤的国家的在印投资必须获得政府批准。“虽然政策没有提及任何国家,但目的是阻止中企收购印度实体。”

  极端气候不再罕见,“三十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情况增加。面对这种情况,是将城市修得固若金汤,还是选择游刃有余?考虑到成本问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魏科的见解是后者。

方芸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