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证券:若M1没法看 那应该看什么?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6-17 14:52:55

国投证券发布研报称,市场进入到6月之后陷入到缩量滞涨环境中,虽符合一贯“震荡市底色”判断,但始终感觉并不踏实。目前战术视角聚焦于通胀回升,有限利好数据来自于5月PPI环比回正0.2%(前值-0.2%),但同比同比-1.4%(前值-2.5%),暗示反转迹象并不明确。战略视角聚焦于地产问题,本轮地产政策找对了病根,思路方向是正确的,但当前5月M1负增长4.2%,尽管有打击手工补息等干扰因素,其背后所揭示弱现实与政策传导不畅是不容忽视的,说明地产和内需修是一个小心求证的过程,或许最早得到2024年底才能判断清楚趋势。

大盘指数层面,对于近期市场高度关注5月M1创历史新低。在2014年以前A股市场的整体涨跌节奏基本和M1同比增速的节奏一致,这一规律被称为“M1定买卖”。但在2016年之后两者相关性有所下降,在近3年定价有效性则明显下降,症结在于M1同比增速本质上和地产周期是高度绑定的金融现象,而经济转型背景下货币投放——地产销售——通货膨胀的传导金融路径走不通了。

在此,据国投证券观察,在过去几年,对于A股宏观策略的定价核心可能正在逐渐从金融视角转移向财政视角,当前定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因此值得关注的是:央地支出增速差(地方-中央支出增速的差值)或许是解释沪深300定价更有效的前瞻指标(领先1-2个月),该数值扩张,则有利于大盘指数,反之亦然,其背后暗含的是地方化债进程与中央转移支付力度的观察,该指标从2017年至今对大盘指数有较强的相关性。

总结来看,国投证券表示,面向6月A股市场,并不打算修正震荡市的认知,大盘指数在7月三中全会中长期经济改革利好的预期牵引之下并没有大幅回调风险,依然是结构为王。在结构上,再次重申在强监管周期+绝对收益价值派资金崛起下,市场风格中期预计重返大盘股,微盘股式微是大势所趋,以高股息为代表的大盘价值+以出海为代表的大盘成长双主线定价格局正在逐渐形成,中小盘投资价值更多收缩体现在基于AI和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配置价值、并购重组的事件驱动价值与少量优质小盘成长股。当前市场最关注的问题是 :本轮科技成长反弹定价的持续性。

此前,国投证券指出,面向6月倾向于在高股息+出海之外,在科技成长领域有望迎来一波轮动修复。6月至今半导体指数、光模块指数、消费电子指数分别上涨5.68%、5.77%、3.62%。对于本轮科技成长股反弹,目前定性为在缩量滞涨环境下基于利好催化和存量博弈的超跌反弹,核心是电子和通信。客观而言,近期北向资金明显流入A股电子板块,但目前尚未观察到科技成长领域明确的产业爆发逻辑,重点关注后续对于科技领域进一步政策支持。(需要留意的公开信息:2024陆家嘴论坛将于2024年6月19日至20日召开,监管层将发布重要政策)。

关于大盘价值高股息策略,国投证券认为,短期来看,其见顶更多在于保险资金基于性价比和无风险资产配置比例要求转配超长国债的阶段性扰动,但中期视角下价值派资金的抱团现象很难在今年下半年瓦解,高股息中期有效性并未下降,进而认为:一级行业公用事业有望超越煤炭银行,成为高股息最终胜负手。大盘成长出海定价,虽然短期海运价上涨以及美国经济存在衰退疑虑,但对中期定价趋势依然坚定,未来A股将形成围绕出海的新核心资产,本质是从GDP定价走向GNP定价,同花顺出海50指数年内第二波上涨启动的信号正在紧密跟踪。

  自2021年4月底天和核心舱发射以来,我们仅用不到20个月时间,先后在文昌、酒泉两个发射场成功组织3次空间站舱段、4次载人飞船和4次货运飞船发射,同一发射场两次任务最短间隔仅12天。

  同时,ST实达也是2022年连续涨停天数最多的上市公司,为25个交易日。不过,ST实达由于2018年和2019年的年报均存在虚假记载近日收到了福建证监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strong>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共享“智慧”未来</strong>

  “来了一趟,解决了3起案子,这个年可以过得舒心点了。”在杭州市余杭区数字经济“共享法庭”,一位解决了心头困扰的企业主如释重负。

  强村亦要富民。去年起,该联合体启动“强村帮弱村”计划,由18个强村、9个驻镇单位通过强弱村共建、党员联带等形式结对帮扶9个弱村;启动“先富帮后富”计划,616名先富群体结对帮助932名低收入农户增收,通过平台、项目、兜底帮扶等形式缩小贫富差距。此外,联合体还以“提低”改革为突破口,注册成立浙江大下姜帮带科技有限公司,发起“大下姜共同富裕(共富)专项基金”,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机制,探索“乡村振兴联合体+专项基金+慈善信托+社会企业+影响力投资”的“可持续富民集成创新模式”。

  在全球安全治理方面,崔洪建提出,当前国际政治变化、地缘政治因素上升,加上乌克兰危机,给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未来中方需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也要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

李宗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