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南京:研产融合沃土培植创新产业密林

来源: 金台资讯
2024-06-06 04:36:54

  中新网南京6月4日电 (肖玉笛)来到南京生物医药谷,路边大楼旁竖立着带有企业名字的“公交站牌”,偌大的园区被分为研发区和产业区,集聚生命健康领域企业1000余家。相关工作人员3日介绍说,医药谷正通过“学研产用”发展生命健康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科研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生产力发展迎来全新动能。“科研贡献产业,产业反哺科研”这一模式在政府、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正不断迸发新潜力。

  南京生物医药谷分别与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开展医学合作,研发医学设备、创新药物,共建研究院,并在企业和院校之间开展科技攻关供需对接,为科研成果的转换搭建桥梁。

  校企双向奔赴,碰撞出新的火花。记者在江苏南京无人机基地见到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又被叫做产教融合学院,诸如此类在此地随处可见。

  近年来,南京高度重视低空经济的引导和布局,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南京浦口高新区科创集团副总经理霍敏介绍说,浦口区早在2018年1月便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无人机项目合作协议,将无人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位于“用”这一端的企业近年来也将科技创新摆到了新的高度。位于南京生物医药谷的先声药业2003年建立了第一个南京研究院,随着研发能力的增强,在2015年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后又在上海、波士顿和 北京成立了创新中心。

  先声药业集团副总裁史瑞文说,前两年该集团在研发上的投入占总收入的30%左右,比许多大型国际制药企业的比例还要高。创新是医药产业和病患共同的“生命线”。

  “将科研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是南瑞继保技术创新的特点之一。”继电保护领域重要企业南瑞继保副总经理何雪峰说。多年来,他们邀请院士专家成立南瑞集团技术委员会,重组成立研究院、研发中心,构建“一个委员会、两个层级、三极架构”科研体系,推动创新引领能力和产品研发质效“双提升”。截至目前,其生产的13万台套设备已在具体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完)

  虚假宣传诱导报名

  不仅中国酒器源远流长,古代西方的酒器也颇有历史可考。在西方,覆盖地中海沿岸大部的古希腊地区率先继承了古老的葡萄种植技术和酿酒工艺。与以农业为基础的古代中国相比,该地不适于种植谷物,但独特的气候却为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葡萄种植条件。由于古希腊文明超强的交流与影响力,葡萄酒文化逐渐传播至欧洲内陆地区,进而成为西方酒文化的主流。

  <strong>出入境人员数量呈稳步增长、有序恢复态势</strong>

  反对将疫情政治化

  在徐兵看来,长三角养老服务三省一市各有所长、各有优势,关键在于消除一切不利于养老服务合作的行政障碍和制度壁垒,促进养老服务要素充分流动,将长三角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到最优,在应对老龄化挑战中形成工作合力。

  具体来看,到2025年,高效工业菌种与酶蛋白元件不断丰富,非粮生物质利用共性技术取得突破,大规模糖化技术基本成熟,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更加高效完善。基于非粮生物质的糖化生产线规模达到万吨/年,乳酸生产线规模达到十万吨级,戊二胺、聚羟基脂肪酸酯规模达到万吨级。丰富基于非粮生物质的乳酸、戊二胺、聚羟基脂肪酸酯等生物基化学品及聚合物品种,稳定提高聚合物加工性能,在塑料制品、纺织纤维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形成5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特色鲜明、发展优势突出的骨干企业,建成3—5个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产业发展生态不断优化。(中新财经)

王淳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