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超500亿“独角兽”破产清算获受理!刘姝威发声:华为曾提出投资被拒,创始人是科学家不是企业家

来源: 百度新闻搜索
2024-06-10 11:14:08

  每经编辑 毕陆名

  “刘自鸿的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在于他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圈,而资本市场对他超出能力圈的行为进行了投资,结果导致了投资失败。刘自鸿是一位科学家,但他不具备经营管理企业的基础知识和经验。”

  据第一财经10日报道,记者获悉,6月9日深夜,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在微信中贴出了自己在参加一场关于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闭门会议上的发言摘要。其中在谈及柔宇公司现状及其创始人刘自鸿时她这样说。

  在上述最新的闭门讲话中,刘姝威透露,在柔宇科技初创时期,华为曾提出投资柔宇科技,专门为华为供应柔性屏。但是柔宇科技拒绝了华为的投资。因为刘自鸿希望像三星公司一样,独立完成所有产品的开发,独立制造所有产品,刘姝威评价:这明显超出了刘自鸿的能力圈。她同时认为,柔宇创始人刘自鸿真心希望企业能够成功,将他视为骗子不公平。刘自鸿是一位科学家,但不是企业家,无法引领公司生存和发展。

  2022年4月13日和14日,刘姝威在其个人公众号连续两天发布文章,为柔宇科技发声,建议各级政府积极帮助柔宇科技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珍惜从0到1的研发成果”,文章标题直呼“拯救柔宇”。

  刘姝威回忆:“我对刘自鸿说:唯一能救柔宁科技的方法就是他退出管理层,专注于柔性技术的研究。如果他不同意这个要求,那么柔宇科技可能会面临破产的局面。如果他选择退出管理层,仍将保留他持有柔宇科技的股份。如果他坚持不退出管理层,产业资本不会进入,柔宇科技会破产,他可能会一无所有,投资者也将遭受损失。”遗憾的是,最终刘自鸿选择了不同意这项要求,这就导致了现在的局面。

  法院受理柔宇科技破产清算案

  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近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该法院已于2024年5月15日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破产清算一案,并指定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为柔宇科技管理人。

  根据公告,柔宇科技的债权人应在2024年8月30日前向该公司管理人申报债权。未在上述期限内申报债权的,可以在破产财产最后分配前补充申报,但对此前已进行的分配无权要求补充分配,同时要承担为审查和确认补充申报债权所产生的费用。未申报债权的,不得依照破产法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利。柔宇科技的债务人或者财产持有人应当向柔宇科技管理人清偿债务或交付财产。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定于2024年9月13日上午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有权参加债权人会议。

  此外,柔宇科技旗下的两个核心全资子公司柔宇电子和柔宇显示的破产清算案也已一并被裁定受理。

  据了解,今年3月,市场曾传出破产传闻,对此柔宇科技于4月1日发表声明称,公司未曾主动申请破产,也未进入破产程序,目前企业仍在运营中。破产传闻源自公司离职员工个人,以期权结算纠纷名义提出的破产审查申请。

  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柔宇科技存在32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29亿元。此外,18个历史终本案件被执行标的总额达1.04亿元,未履行比例达99.9%。与此同时,柔宇电子被执行总金额超27亿元,柔宇显示被执行总金额超29亿元。

  曾是“独角兽”,估值超500亿

  公司官网显示,柔宇科技成立于2012年,在中国深圳、北京及香港,日本东京等地设有办公室。

  柔宇通过自主研发的核心柔性电子技术生产全柔性显示屏和全柔性传感器,以及包括折叠屏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在内的全系列新一代人机互动产品。基于强大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性工程与设计能力,柔宇实现了数个业界里程碑,包括推出全球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屏、建立全球首条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发布和量产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柔派,以及发布业内首个Micro-LED弹力柔性屏技术。

  此后其还发布了第二代折叠屏手机FlexPai 2,官网显示8G+256G的售价为8788元。

  正是由于颠覆性的技术水准,柔宇科技备受资本追捧。仅从2017年8月到2019年11月,柔宇科技就获得了7轮融资,不乏中信资本、深创投、杭州基石、保利(横琴)资本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

  2020年,柔宇科技还曾以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3.8亿元)的估值跻身于《2020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榜单》前12名,并成为《中国企业家》2020年度“中国科创企业百强榜”的榜首。

  然而,近年来柔宇科技的情况却急转直下,持续的“上市失败”“股权冻结”“限制消费”“强制执行”“欠薪风波”,再到如今的“破产清算”,曾经的资本宠儿柔宇科技,已深陷泥潭。

  早在2019年便有消息传出称柔宇科技将赴美股上市,不过最终未能成行。2020年公司完成上市辅导工作后正式向科创板发起冲刺,根据彼时披露的招股书,柔宇科技在发行后的估值将达到577亿元。然而到了2021年2月,柔宇科技却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对此,柔宇科技独立董事刘姝威曾表示,主要原因是公司在股东结构方面存在“直接层面三类股东”的情况。

  不过这份招股书也暴露了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5亿元的营收,净亏损额却超过30亿元。不久后,柔宇科技便被传陷入资金困境,并多次被曝欠薪。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去年12月,多名员工在接受采访时称,已被公司拖欠薪酬长达一年,近两年离职的员工也未发放拖欠的薪资,累计欠薪金额约4000万元。

  今年5月28日,柔宇科技公众号曾发布《关于柔宇历史若干不实言论的澄清》。对“核心技术源自国外,不是自主原创”“产线良率低,设备落后,无法量产”“上市只为圈钱,追求高估值,不上市就躺平主动破产”等不实言论进行了澄清。

  据北京日报,自柔宇科技创立以来,就一直“光环加身”。其创始人刘自鸿被称为“天才少年”,17岁以江西省抚州理科高考状元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毕业后,刘自鸿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

  2012年,29岁的刘自鸿从美国归国创业,和他的另外两名清华大学兼斯坦福校友魏鹏、 樊俊超共同出资10万元创立了柔宇科技。2014年8月,柔宇科技发布了世界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器,厚度仅为0.01毫米,卷曲半径可达1毫米,在当时可谓是颠覆式的技术水准。

  而随着柔宇科技估值一再上涨,至2020年,刘自鸿以145亿元身家登上了《胡润百富榜》,排名第376。而在2022年,《胡润百富榜》中已经没有了刘自鸿的名字,当年最后一位上榜富豪的身家是50亿元。

  据证券时报,曾在柔宇科技工作了两年多的陈铭评价,柔宇技术确实很牛,创始人的背景无可挑剔,这几年柔性屏产业发展也蒸蒸日上。柔宇陷入困境,跟刘自鸿的个人情怀和管理短板有很大关系。刘自鸿提出的目标过于高远,让柔宇的路越走越窄。“老板的愿景很宏大,想做创造柔性星球的拓荒者,这太理想化了,对一家创业公司来说可能是致命的。”陈铭说。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第一财经、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张倩

  7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会议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要优先对群众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多的城中村进行改造,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实施一项做成一项。 

  “很多美国政客对中国持有敌对的态度,给中美关系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并不利于双方关系的发展。而中方一直以来非常积极地推动中美关系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希望能够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美国泰和泰华盛顿律师事务所主任程绍铭说。

  强化一线调研,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云南省保山市纪委监委发挥“室组地”联合监督作用,直奔乡镇、村(社区)和农户家中,对“一卡通”办理、保管、使用以及享受补贴项目种类、补贴标准、兑付金额、受益人和持卡人等信息逐一核实,着力发现补贴资金管理、发放过程中存在的责任、腐败和作风问题。福建省龙岩市纪委监委会同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纪检监察组及各县(市、区)纪委监委,聚焦救助补助政策落实、资金发放、下属单位财务运行以及监管责任落实情况开展蹲点调研,推动职能部门对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发放不规范等问题查漏补缺、建章立制。今年2月以来,共追责问责19人,排查廉政风险点463个,梳理权责清单754条。

  <span>近期,美军方人士持续以中美两军交往中断来渲染中美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最近一次在8月中旬,美国印太司令部副司令斯蒂芬•斯克伦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军方正变得“危险的傲慢”,解放军东部和南部战区拒绝与美军印太司令部指挥官进行沟通,推升了美中爆发战争的可能性。</span>

  许家印表示,他的签署只是属于一个流程。在公司业务运作上,签字的领导需要高度负责各相关项目及事项。因此,就该质押担保安排来说,相关文件报批到许家印时,他看了当中负责公司财务和资金领导的签字,相信相关领导会对有关公司财务和资金的事情负责及把关。许家印否认对该质押担保安排有了解,且没有任何其他在独立调查受访者明确指称,许家印在获恒大物业告知人民币134亿元的质押被银行执行之前,已经知悉该安排。虽然另一位涉案人士指称许家印参与该质押担保安排,但此推断在独立调查中没有得到其他受访者的证实,也没有得到文件的佐证。至于夏海钧及潘大荣,如公司于2022年7月22日的初步调查结果公告及2023年2月15日公告所披露,他们参与了该质押担保的相关安排,与2023年2月15日公司发布的独立调查结果保持一致。

  董希淼认为,5年期以上LPR保持不变,有助于商业银行稳定息差水平,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持续性和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稳健性。同时,商业银行要正视存量房贷与新增房贷利差过大的问题,加速出台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方案。

倪俊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