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启动纪念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宣传活动

来源: 澎湃网
2024-06-18 17:08:11

  中新网杭州6月17日电 (王题题)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为进一步充分阐释大运河文化、展示浙江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成果,6月17日,“千年国脉 古韵今辉”第四届浙江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宣传周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宣传活动开幕仪式(杭州主场)在浙江杭州大运河杭钢公园举行。

  活动期间,还将举办浙江省纪念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览(杭州主场)、“同一条运河”杭甬对话(宁波主场)等品牌活动,回顾大运河的申遗及保护之路、展望未来发展。

  此外,浙江段沿线各分会场也陆 续开展包括2024绍兴运河文化年、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运河拾年(嘉兴篇)、湖州市南浔区世界文化遗产日活动等在内的精彩活动,共同扛起文化遗产保护的使命担当,展现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时代使命。

  仪式上,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郑建华在致辞中表示,十年来,浙江坚决扛起“要把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重大使命,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坚持还河于民,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大运河文化融入生活,融入民生,本次活动所在的大运河杭钢公园正是展现大运河华丽变身,成为工业遗存转变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的优秀案例。

  同时,他透露,下一步,浙江将更好汇聚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五城合力,积极有为,守正创新,努力让古老的历史遗迹、沿岸的工业遗存与数字科技、文化创意相互碰撞,交相辉映,全面激发大运河的生机活力。

  这十年,保护、传承、利用带来的变与不变,在大运河(浙江段)接续上演、交替呈现,古老大运河焕发出了时代新风貌。

  现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赵云点赞大运河(浙江段)综保成果。她表示,作为纳入世界遗产河段最长、比例最高的省份,浙江省的工作为大运河整体保护和申遗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后申遗时代大运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诸多经验。

  为持续推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赋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新型人文城市建设,2024年6月,浙江全省16家文物遗产和名城保护研究机构发起成立了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世界遗产与名城专委会。当天活动现场,世界遗产与名城保护专委会正式揭牌。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该专委会将广泛凝聚专业力量和社会共识,持续开展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指导浙江省各地世界遗产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协调遗产风貌保护和城镇建设、乡村更新,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传承的精神深植当代生产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民众更好地了解大运河(浙江段),“千年国脉 古韵今辉”浙江省纪念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在大运河杭钢公园焦炉艺术中心一楼开展,时间持续至7月16日。

  “大运河是活态遗产,至今还保留着航运等功能。像杭钢公园,就是运河两岸工业遗存的代表,它是运河最近的历史,也是最鲜活的历史,如今它们被改造成艺术、文创、演艺展出空间重新共享给公众,让这个历史文化能够更好地得到传承。”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主任房友强介绍,过去十年申遗成功后,是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和要求对大运河进行深入的保护和内涵的挖掘、传承和活化利用。

  “未来,大运河‘遗产’的属性仍然是第一位的,我们将站在更高的标准、顶层设计层面进行保护,同时也要将保护和传承、利用结合好,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将运河的价值更好地植入到空间形态中,向公众进行更深入的传达。”房友强如是说。(完)

  当年插队时,知青们体力劳动之余都很无聊,骆玉明同样被一种空虚所压迫着。但如果能找到书读,能够从书里想一些事情,不管能不能想明白,生活就不至于那么乏味。

  金字塔顶端对应对人类安全造成“不可接受”的风险。例如,根据人们的社会行为或个人特征对其进行分类的打分系统等,这些将被完全禁止使用。

  街边小广场上,曲乐悠扬,当地居民和游客正在欣赏苏州评弹表演。看到总书记来了,大家纷纷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饶有兴致地同大家一起观看表演,他对大家说,昨天我看了工业园区,今天又看了传统文化街区,到处都是古迹、名胜、文化,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他对当地负责同志讲,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根据安排,第一批包括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直属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机关及其直属单位,中管金融企业、中管企业、中管高校,从2023年4月开始,2023年8月基本结束。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教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主要作者谢尚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厄尔尼诺发源于热带海域,这里是全球降水量最大的地区,在水汽变成水滴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潜热,成为驱动全球海洋-大气环流的重要“燃料”。也就是说,赤道地区是全球大气环流的“发动机”,厄尔尼诺是“引擎变得特别强烈的一种状态”,在厄尔尼诺年,全球异常气候事件的发生概率肯定会显著增加。

  #地震快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7月07日02时03分在台湾台东县(北纬23.08度,东经121.22度)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童启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