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施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来源: 一点资讯
2024-05-27 07:34:56

  《生态保护补偿条例》 6月1日起施行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本报北京5月17日讯(记者潘卓然)国新办17日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有关情况。作为我国生态保护补偿领域首部法律法规,《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条例》有利于推动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区域间合作、推动生态保护主体的正向激励。郭兰峰表示,此前相关部门密集出台的一系列生态保护补偿政策措施效力不足,新出台的《条例》更具稳定性,能够让参与生态保护主体的预期稳定下来。《条例》还探索形成了“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治理新格局,有利于提升各地区的主体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公共服务等其他方面的合作。

  生态保护补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国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生态保护主体、生态保护重点地区的支持力度,补偿资金规模逐年增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负责人王心同表示,《条例》的出台从立法层面进一步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入责任,提出了引导社会主体参与的方式。

  在稳定中央财政投入方面,《条例》在现有的分类补偿方式基础上,明确了国家加大补偿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扩大补偿实施范围,合理提高补偿标准。在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方面,《条例》明确了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建立分类补偿机制,加大生态保护投入力度。在调动社会主体参与积极性方面,《条例》提出了社会主体参与生态保护补偿的多种方式,包括建立健全碳排放权等交易机制,推动交易市场建设;发展生态产业,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惠益分享机制等。

  《条例》提到要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统计体系。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司长胡汉舟表示,统计指标体系的设立既要考虑科学性、合理性,还要考虑可比性和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和课题研究,国家统计局联合发改委、财政部共同在国内首次印发了《生态保护统计指标体系》,共设了32个监测指标,重点反映生态保护补偿总体水平,以及各类型的补偿规模、补偿的综合成效。

  中央财政在生态保护补偿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能。《条例》提出,国家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对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纵向补偿。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负责人邸东辉表示,财政部同步推进综合补偿和分类补偿。综合补偿主要是通过设立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引导地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支持生态环境重要地区从整体上提升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分类补偿方面,主要是通过中央财政一系列转移支付资金,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等生态要素开展保护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补偿。

  除了禽流感外,其他正在推高各种产品价格的因素——比如供应链问题和劳动力成本上涨——也是鸡蛋涨价的原因。

  数字能佐证市场回暖,但最令学者振奋的莫过于缔造了这些数据的人——正是一批新力量的涌现,让中国电影人有底气喊出“未来可期”。

  <strong>新加坡:旅游的春天到啦</strong>

  <strong>津巴布韦旺吉电站扩建项目津方经理 福布斯:</strong>我相信你也意识到了,津巴布韦正面临严重电力危机,这个工程能有效缓解电力供应问题。

  未来一周,区域大气扩散条件较好,无持续性雾霾天气。30日,区域中南部大气扩散条件一般,部分地区有短时轻度霾。

  节日出行释放消费动力。春节“返乡潮”叠加“旅游热”,使得兔年春节旅游、消费市场更为火热。人间团圆与烟火气回来了,市场呈现更多盎然的暖意和信心。日前阿里巴巴发布《2023年春节“暖”消费报告》显示,兔年春节线上线下需求提振,旅游影业消费回暖,地方特色消费升温。春节期间,飞猪民宿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60%,云南度假商品成交额增长超14倍,海南度假商品订单量同比增长24%,赴港机票预订人次同比增长超22倍。

洪学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