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如何应对中暑?这些“秘籍”快收藏→

来源: 中关村在线
2024-06-15 11:34:00

  高温天气下,很容易引发中暑。户外工作者、老人、儿童、孕妇、体虚、缺乏运动的久坐人群、肥胖症和高血压患者都是容易中暑人群,需格外注意防范。中暑到底有哪些表现?中暑了怎么办呢?

  中暑,按照症状轻重程度,一般可分为三类: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出现这些症状要警 惕。

  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8℃。

  轻症中暑

  除先兆中暑症状外,还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体温多超过38℃。

  重症中暑

  大多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常见症状为意识障碍、肌肉抽搐、惊厥等,体温超过40℃。

  中暑了该怎么办?

  中暑后,4个处置要点请牢记:

  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

  补充液体、淡盐水。

  人工散热、湿毛巾冷敷、冰敷腋下等。

  济南民俗专家张继平告诉记者,在没有菜市场的时候,赶集是各家各户储备食物的重要途径。山东有很多同济南仲宫大集相类似的集市,它们自身不仅几经变迁逐渐扩大规模、规范化管理,同时也成了时代和城市发展的“见证者”。

  刘春生观察到,资源要素的汇聚让海南有条件不通过低端产业来谋求发展,“发力医疗康养、数字经济等产业,向周边区域提供教育、医疗、咨询、金融等高端服务。”

  <strong>——专家解读《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意见》亮点</strong>

  在气候变化影响导致水温升高、威胁珊瑚种群生存的当下,我们能否利用科技找到更多拯救珊瑚种群的路径?

  高岸明指出,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饱受战争、疫情等因素拖累,下行风险不断积聚的背景下,世界将目光聚焦中国,期待中国经济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希望。他强调,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会改变;中国倡导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会改变。特别是随着中国疫情防控有序放开,生产生活陆续恢复正常,中国经济正逐步迈入新阶段,必将为提振世界经济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他表示,大使圆桌对话会是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联合各机构合力打造的中外高端对话品牌,外文局将继续支持办好这一机制化活动,加强中外交流,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国重要政策的核心要义和理念。

  首场春运,讲究的是一个“暖”字。

李百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