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广东湛江赤坎老街:千年古商埠变身游客“打卡”地

来源: 山西新闻网
2024-06-16 17:57:17

  中新社湛江1月28日电 题:广 东湛江赤坎老街:千年古商埠变身游客“打卡”地

  作者 梁盛 谢剑锋

  冬日的广东湛江赤坎老街,随处可见风格各异的岭南骑楼和欧式建筑。那些历经风雨、痕迹斑驳的外廊、拱廊、拱门、百叶窗和女儿墙,在和煦的阳光照射下,尽显岁月的繁华与沧桑。

  据赤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工作人员介绍,赤坎老街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当时的商埠已开始逐步形成,至今已有千年历史。1941年至1943年,赤坎老街是中国大陆唯一未沦陷的对外通商口岸,有超过两千家商号,盛况空前。至今,赤坎老街仍保存有静园、陈明仁将军纪念馆、广州湾历史民俗馆、许爱周故居、三有公司遗址、南华酒店、建设旅店等历史建筑和文化景点。特别是随着悬疑剧《隐秘的角落》的爆红,作为其主要拍摄地的赤坎老街,更是风靡全国,吸引着天南地北的远方游客,纷纷前来“打卡”留念。

  走进赤坎老街,四通八达的街道纵横交错,巷中有巷,大巷套小巷,互相穿插,密密麻麻,让人感觉身处迷宫中。

  广州湾历史民俗馆馆长胡贤光告诉记者,赤坎老街其实并不只是一条街道,而是一个街区。矗立在赤坎老街古建筑群中的广州湾商会会馆建于1923年,是当时的地标建筑,其设计仿照法国钟楼样式,设有半圆拱门和扁弧拱形窗,顶部还有钟亭,别具一格。

  广州湾商会会馆旁便是赤坎老街古商埠的10座码头,当年所有商船都在这里启航、停靠、装卸货物。码头之上便是长长的青石台阶,一直通往大通街和街上数不胜数的商号。以前,大通街上大部分商号经营的,都是进出口货物。

  记者站在古码头遗址举目四望,仿佛还能看见当年千帆竞渡的壮观场景,听见码头工人抬着重重的货物,沿着青石砌成的台阶一步一步地登上大通街时发出的喘息声。

  居住在大通街的刘奶奶说,她祖籍汕头,已是迁居湛江的第三代人,赤坎老街的住户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的祖辈或因逃难、经商,在此定居后不再离开。如今,随着赤坎老街的声名远扬,她每天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偶尔也会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给大家讲讲赤坎老街的故事,热情而又腼腆。

  “我和朋友从辽宁沈阳自驾房车南下,一路游玩,准备到海南三亚度冬过春节。之前我看过电视剧《隐秘的角落》,湛江是这次旅程中最重要的打卡点。来到赤坎老街,所到之处,一步一景,处处有故事。”正在赤坎老街古码头青石台阶上拍照的蔡女士说,“最难得的是,在充满烟火气的喧闹声中,赤坎老街依旧保持着千年商埠的那份古朴。我会把每个景点都记录在手机里,再分别配上一段‘心路’小文,发到朋友圈和亲友微信群,让大家分享我的旅途愉悦。”

  赤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赤坎老街是湛江人心中的博物馆,装着湛江千年来的历史变迁。目前,赤坎区作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将深度融入湛江大文旅开发格局,探索赤坎老街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在临近的龙年春节,将举办多项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主题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大家领略千年古商埠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风情。(完)

  然而,吐鲁番盆地出土的“饺子”是蒸饺还是水饺?光看照片还无法断定。如前所述,吐鲁番博物馆的介绍上,其大小是“长约4.7厘米,宽2.4厘米”,尺寸数据小于之前提到的发掘报告上的记录,还不清楚为何有这样的不一致。

  1937年,年广久出生于安徽怀远县的一个满族家庭。年幼时,他随父母一路乞讨来到芜湖,9岁就在街头叫卖水果,后来还贩过甘蔗、红枣,也卖过鱼。26岁那年,他因投机倒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30多年来,中国外长的新年初访都是从非洲开始的”,美联社15日报道称,北京对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投资,包括道路、能源基础设施、电信、铁路和医院。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中国积极向非洲提供疫苗。此外,中国还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援建非洲疾病控制中心的新总部。报道注意到,秦刚在此行中表示,中国在过去13年中一直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预计2022年相互贸易额超过2600亿美元。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2021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542.89亿美元,同比增长35.3%,创历史新高。最新数据还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中国与非洲国家进出口总额为17154.52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3%。

  据中国基金报,对于能否按期完成相关整合、组建中国盐湖集团,有青海方面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有一定难度,因为涉及到不少企业主体。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对青海汇信的镁业资产如何整合。

  为了改变“买药难”的现状,为了使卖药者重新散发人文关怀,国家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药品改革。过去几年,医药行业重磅政策频出,两票制、4+7带量采购、药占比、药价谈判……无不在说明同一个趋势:药价要降低,要让患者得实惠、降负担。这也一度让很多买不起药的癌症患者看到了长期生存的希望,也让不少患者得以用上了“价廉质优”的创新药。 

  考察饺子的历史时,不要被各时代的名称所迷惑。如前所述,蒸饺和水饺的原型分别可以追溯到“笼上牢丸”和“汤中牢丸”,而这些食物在唐代的名称还不很清楚,很可能变成了“馄饨”或其他什么名称。宋代开始出现煎饺,蒸饺被称为“角儿”“夹儿”;到了明代,又出现了“饺饵”“粉角”等新的名称;到了清代,才有“水饺”“饺子”等与现代相同的食品名出现。

王美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