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暨港澳人士吁弘扬黄埔精神、共推民族复兴

来源: 南方网
2024-06-07 15:03:49

  “国共合作形成与黄埔军校建立的底层逻辑,在于国共两党有着振兴中华的共同追求,并在民族复兴目标与实施途径上达成了共识。”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俞祖华认为,这其中就包括两党均痛感当时中国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两党均期盼中华民族实现从落后挨打到民族复兴的转变,两党均体认要实现民族复兴必先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以及两党均深知“打倒列强除军阀”须建立军队进行武装反抗。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陆卫明关注到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在他看来,受苏联影响,黄埔军校作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十分重视政治教育,在教育组织机构、教育目标与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良好的政治教育为在军事上锻造革命新军、在思想上传播革命思想、在组织上培养革命干部作出重要贡献,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祖籍云南的香港黄埔军校后代亲友联谊会理事李维镇,自小在台湾长大。列举祖辈及其他云南籍黄埔师生投入革命和抗战的历史事迹,他表示,讲述云南与黄埔的渊源,感悟前辈初心,将为新时代的事业坚定信念、增添力量。“天下黄埔是一家”,这虽然只有短短七个字,但却高度概括两岸黄埔人拥有的共同情感、共同事业和共同目标。

  澳门辛亥革命与中山文化研究会理事长李时泰表示,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优秀军事人才,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军校第一批毕业生离开校园,立即奔赴战场参加讨 伐北洋军阀,到抗日战争爆发,军校师生赴抗日前线参与战斗,这些事迹无不体现出黄埔精神。

  在当前国际大变局中,如何发扬黄埔精神完成祖国和平统一事业?在李时泰看来,要增强团结协作能力,凝聚共识形成强大合力,以黄埔的团结精神激励全民族同心同德;树立责任担当意识,肩负维护国家利益的历史责任,以高度使命感、责任心投入到祖国统一事业中;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向全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国际社会理解与认同,为和平统一创造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欧洲则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可能更加顽固的“滞涨”。由于一直以来较为激进的环保主义政策和难以调和的欧元区内生矛盾,欧洲近些年来所受“困扰”不小,2022年更可谓雪上加霜。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吴雨

  “车顶是两块光伏板,日照充足时,每日发电量可满足日常所需。”他指了指车顶说。不过,入冬后,蓉城太阳露面次数不多,因此车上备了一些电池。

  年逾80岁的原航天731医院内科主任刘季陶也加入云岗医疗服务团队中。尽管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她依然每天坚持微信群“云上查房”,了解居民情况,在微信群中回复病患每一条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解答为病患减轻焦虑。

  为确保区间顺利贯通,合肥轨道集团迎难而上,带领参建单位组织技术力量,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对下穿风险源施工进行深度剖析及细致安排,制定了“四步走”方案。

  “被一盆冰水浇得‘透心凉’。”回忆当时的情形,赵伟丽仍然记忆深刻。失落、失望之后,团队选择了继续研究,经过3天不眠不休的紧急故障排查和试验验证,失利原因终于被确定和攻克。

林姵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