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七旬驯鹰人培养300余名传承人

来源: 中国长安网
2024-05-24 20:37:02

  中新社乌鲁木齐5月23日电 题:新疆七旬驯鹰人培养300余名传承人

  作者 陶拴科

  “小时候跟着家人上山时,偶尔会碰到小鹰就带回来,然后慢慢驯,给它喂食喂水,渐渐地小鹰也就习惯了我们的生活。驯化好后,我们就带鹰上山捕猎。”23日,谈起养鹰、驯鹰的故事,今年74岁的库尔马西·胡特曼依旧饶有兴趣。

  库尔马西生活在被称为“中国猎鹰之乡”的新疆阿合奇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的代表性传承人。其从开始学习养鹰、驯鹰,至今已经50余年,是家族中第七代养鹰、驯鹰人。

  2011年5月,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日,阿合奇县举办一场与猎鹰有关的旅游活动。该县87名猎鹰手亮相,展示了与猎鹰的互动技艺,并展示了猎鹰抓捕兔子的场景。猎鹰敏捷的抓捕能力,也印证了“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俗语。

  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没有书籍或者文字记载,全靠祖辈一代又一代口头传承下来。

  养鹰是一件非常花钱的事,一只成年鹰每天要吃900克左右的鲜肉。库尔马西说:“这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习俗,我们一直在传承。我们视鹰就像家庭成员一样,要养好。”

  多年来,库尔马西已经培养300多名猎鹰传承人,他们都成为阿合奇县很出色的猎鹰手,有些成为新疆地区级(州级)、县级非遗传承人。

  “每一只鹰的驯化都要用心,要与鹰沟通。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将一只性格倔强的鹰驯化成听指挥的鹰。”库尔马西的徒弟木沙别克·阿德尔说,“这是祖辈们留下的风俗,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我们的情感、记忆和信仰,我们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柯尔克孜族民众和鹰有个约定,一般驯养五年后,猎鹰将重返天空,回归自然,守望苍穹。

  养鹰、驯鹰50多年来,库尔马西已将近10只鹰放归自然。“每次放鹰回归自然的时候,我心里很难受,真有些舍不得。也有放 回自然的猎鹰会再飞回到院子里,看望‘家里人’。

  长时间的相处,猎鹰与人心灵相通,驯鹰人看到猎鹰会倍感幸福。

  “每天,我都会看看家里的猎鹰,捋一捋它的羽翼,与猎鹰待一会儿,心里才踏实。”库尔马西说。(完)

  2022年12月末,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达成临时协议,确定欧盟碳关税将于2023年10月起试运行。这一时间较此前确定的实施时间推迟了10个月。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16日电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6日上午,尼泊尔当局已经找到了坠毁飞机的黑匣子,其中的数据可能对确定事故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16日电 据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微信公众号消息,根据中国政府2022年12月27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要求,前往中国旅客须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来华。

  过了小年,阿拉丁就准备关店放假,让外地员工提早返乡过年。2023年中国农历兔年春节将至,这是他在福州过的第28个中国年。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考虑到2022年以来我国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家出口持续高增,预计维护和拓展贸易伙伴关系将是明年扩大外贸、引进外资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转移时小心翼翼,把江豚当婴儿一样,生怕它们受到一点伤害。”占柏山笑着说,如今看到江豚在这片水域栖息,感觉这次“江豚大转移”太有意义了。

王俞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