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启动优化血脂管理项目 打造全方位、全周期血脂健康“指南针”

来源: 红网
2024-06-25 04:45:02

  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与检验医师分会23日联合启动血脂管理“指南针”项目。未来,该项目将在上海各级医院推广,同时辐射周边地区,惠及更多民众。钱菊英教授坦言,尽管心血管病防治已受到各方高度重视,但目前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状况仍未出现根本性逆转。

  作为上海市心血管病防治技术牵头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将牵头上海各级医院普及实行优化血脂管理“指南针”项目。该项目将通过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对血脂异常患者的分层管理,提高公众对血脂异常的认知水平,强化关口前移、建立健全血脂异常患者的筛查和随访制度等举措,引导医院、医生、患者三方共同关注优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管理水平等。钱菊英教授指出:“此次项目落地将进一步提升各方对血脂达标的认识水平,努力补齐心血管疾病防治‘短板’。”

  在启动会上,上海多家医院心血管内科及检验科的专家齐聚一堂,汇集行业经验,围绕临床 血脂管理相关挑战,探讨血脂分层管理优化策略意见,共谋跨科室协防共管的血脂管理模式。

  “目前,血脂管理难点一方面在于血脂异常缺乏明显症状,往往需要通过抽血化验来检测健康程度。另一方面在于公众对血脂分层达标缺乏认知。很多患者拿到化验报告一头雾水,不知道看什么、怎么看,仅靠箭头判断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率和控制率。”上海市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会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检验科主任范列英教授认为,这说明化验报告应该更有针对性、更通俗化,让无医学基础的普通人也能读懂,这样,检查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价值。

  现阶段,大部分医院的血脂化验单采用“一刀切”的参考范围,参考价值有限。相关调查显示,患者对调脂治疗“不同人不同目标”的认知率仅为37.1%,逾60%的患者认为血脂报告上的参考范围就是目标值。对此,范列英教授直言,不标箭头不代表真的正常,需要结合患者身体情况综合来判断。现有检测指标的箭头仅代表相较于参考范围的数值高低。这位专家表示,此次项目将为上海民众打造全方位、全周期的血脂健康“指南针”,帮助更多人知晓血脂指标并管理好血脂,提升治疗依从性和治疗达标率。

  根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按照ASCVD不同危险分层,血脂异常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和超高危人群,对应不同的达标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桢玥教授也是此次项目提出者。陈桢玥教授表示,不同危险分层的人群有相对应的血脂目标值,应该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对于低危患者,首选生活方式干预进行血脂管理;中高危患者应谨遵医嘱,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绝大部分需要药物治疗使血脂达标;而对于超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应尽早强化降脂治疗,严格控制LDL-C水平在目标值以下;所有患者均需定期随访和复查,以确保长期安全达标。

  在采访中,陈桢玥教授表示,此次项目不仅为不同人群的血脂管理指明方向,也将帮助医生提高对于最新血脂管理指南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血脂分层管理的专业知识,针对不同的患者群体,提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strong> 北京</strong>

  开拓航空市场。鼓励大型骨干航空公司打造枢纽间空中快线,中小航空公司专注支线市场;稳妥有序恢复国际航空市场;推进短途运输、医疗救护、无人机物流试点。

  <strong>科学、精准、主动。战略定力与策略活力相辅相成,三年抗疫,具体的防控措施一直在因时因势优化调整</strong>

  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迎难而上,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我们要全面、客观、辩证看待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既要看单项指标,又要看多项指标组合;既要看总量指标,又要看结构指标;既要看一时一地的情况,又要拉长距离和时段来看总体成绩和平均成绩。2022年经济增长速度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但其他多项指标较好完成,一些面向未来的结构性指标有突出表现。<strong>预计全年经济总量超过120万亿元。</strong>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脱贫县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产业升级取得积极进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出口量均为世界第一,特别是出口达到70万辆、增长超过1倍。国产首架C919飞机交付东航,累计订单超过400架。粮食产量连续八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国际收支状况较好,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在全球通胀创40多年新高的情况下,我国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左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从餐厅到商场,消费市场日渐升温。

  近年来出台的各项非遗保护政策,充分肯定旅游业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此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消费潜力,支持利用非遗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等业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支持非遗有机融入景区、度假区,建设非遗特色景区。

杨淑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