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超级流量”效应持续显现

来源: 南风窗
2024-06-12 17:58:15

  中新网广州4月27日电(记者 程景伟)第135届广交会二期27日在广州闭幕。尽管遭遇连续暴雨等极端天气,但全球展客商热情不减、踊跃参会,广交会的“超级流量”效应持续显现,充分体现了“中国第一展”对全球工商界的吸引力。

  据广交会新闻 中心27日晚通报,本届广交会开幕以来,现场客流如织,人气旺盛。截至4月27日,共有214个国家和地区的191928名境外采购商到会,比上届同期增长22.1%。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124342人,占64.8%;RCEP国家采购商46663人,占24.3%;欧美采购商38864人,占20.2%。

  本届广交会二期线下参展企业9820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称号的优质企业超1400家,比上届增加300家。企业普遍更加注重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更加注重提高日用消费类产品的“含新量”“含绿量”。更多体现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质优、低碳产品涌现,成为“中国制造”拓展国际市场的“新名片”。

  截至4月27日,本届广交会举办216场“贸易之桥”广交会推介暨全球供采对接活动,其中201场供采对接系列活动吸引了340多家采购商和1000多家供应商“一对一”对接洽谈,意向采购金额约2.5亿美元。同时,举办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跨境赋能外贸高质量出海等行业活动,举办66场新品首发首展首秀活动,鼓励和引导企业研发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第135届广交会三期将于5月1日至5月5日举办,以“美好生活”为主题,集中展示玩具及孕婴童、时尚、家用纺织品、文具、健康休闲5大板块21个展区,线下参展企业11495家,其中进口展参展企业262家,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完)

  在熟悉韩国历史和国民心态的中韩学者看来,近代以来韩国成功构建了单一民族的身份认同,并通过历史教育、经济发展、政治转型和文化振兴等建立起了高度的民族尊严、自豪感和优越感。当一些韩国人认为其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感遇到来自中国崛起的“挑战”时,遂产生了对中国的负面情绪。在前些年“韩流”盛行时期,有韩国学者表示,韩国主导亚洲潮流的趋势让中国产生了“危机感”。而随着中国软实力的提升,以及中国影视剧、网络游戏、社交媒体平台在全球越来越受青睐,韩国民众的心态也出现变化。加上在历史上存在一些争议问题,都加大了韩国民众的对华误解和误判。

  3月28日至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率调研组赴湖南开展实地调研。4月11日至12日,丁仲礼率调研组在山西调研。4月12日至13日,丁仲礼率队赴贵州省毕节市调研民盟对口帮扶工作。

  继安德鲁斯之后,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州长马克·麦高恩“接棒”,开启访华行程。麦高恩在北京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与疫情期间相比,西澳大利亚州的铁矿石、黄金、天然气等产品的对华出口已经恢复,政府正在努力促进恢复旅游、航空和留学生等方面的交流。

  在应对台风问题上,黄鹏智说,只要能够保证在大风或台风之前停止运行,确保索道上没有缆车吊箱,“一般来说问题不大”。“在沿海一带索道并不少见,没有因为台风把索道刮倒的情况”,除了影响正常运行以外,通常不会对索道设备本身造成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澳大利亚新一届政府表示出积极修复双边经贸关系的意愿,现在这一意愿正在进入落实阶段。

  “在党组会讨论时,我只汇报说由原来的施工方双鹤公司的人承揽这个工程,参会领导误以为还是由双鹤公司来承接这个新的工程。”李某说,“但实际上,虽然施工的人没有变,但这个人的身份变了,从原来一个国有企业的项目经理,变成了一个私企老板。”

刘子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