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城市矿产”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又“经济”

来源: 慧聪网
2024-06-24 01:37:06

  中新网上海11月4日电(杨海燕 李秋莹) “每座城市都拥有丰富的‘城市矿产’,废旧机电设备、通讯工具、家电、电子产品……报废的塑料是城市油田,报废的废纸是城市森林,废弃资源需实现再生可循环利用。”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2日在第二期“碳讲堂”圆桌论坛环节说道,实现“双碳”目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有分步实施,包括政策、技术、商业模式,是一个渐进式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型。

  如何从循环不经济到循环经济构建一个新的体系?在杜欢政看来,“‘城市矿产’的循环利用不仅可以减少产废量,还可以减少原生资源和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是落实我国‘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杜欢政提到,“城市矿产”循环利用可以解决中国每年排放100亿吨,初步测算,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可以解决25亿吨碳排放。构建一个既循环又经济的体系变得十分关键。

  具体而言,绿色发展是一种和谐性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可或缺的决策。“绿色发展实现要以科技进步为先决条件,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高产出、低污染、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缘何形成体系化?杜欢政向大家阐述了“绿色”的物质流构建。

  “双碳”目标推动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五个中心’建设,人民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推动绿色发展,将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从实现路径看,也要坚持统筹协调,循序渐进,这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杜欢政说。

  “上海也产出了大量的废弃物,从物质流的角度来看,把废弃物这部分资源如何利用起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杜欢政说,这就是一个大的“城市矿产”概念,从而带来了资源循环利用这一产业,因此,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杜欢政强调,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四十年完成了发达国家两百年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较为突出,那么新旧问题结合,推动循环经济如何获得新的突破?他从全球到个体的角度进一步诠释了这一问题,他讲到,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去年正好是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50周年,不论东方西方,都享有一个共同的价值,那就是保护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地球。

  在“城市矿产”概念下,杜欢政提倡“要让来自大地的,回到大地;来自产品的,回到产品。世界上有多少新东西就有多少旧东西,新旧之间的物质流的构建,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来完成。”他认为,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材制宜,都是解决“双碳”问题的金钥匙。

  杜欢政指出,在“双碳”目标实施以后,原来经济不可循环不经济的情况就可能在减弱,确保物质流向是合理的,价值是能增值的,环境是无害的,信息是透明的,按照这四个标准就得以把闭环体系构建起来。

  做到既循环又经济,构建也相对容易。总体来看,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发展大趋势,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日臻完善。(完)

  斯洛伐克智库“中欧亚洲研究中心”(CEIAS)去年进行的一项针对中韩民间关系的调查,前不久仍引发韩国《中央日报》和美国《外交学者》等媒体的关注。这项有1364名韩国成年人参与的民调结果显示,81%的韩国受访者对中国持有“负面”或“非常负面”的态度,该比例是在56个调查对象国中最高的。而2015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进行的类似调查中,对中国持否定态度的韩国人仅占37%。《外交学者》分析认为,从年龄来看,二三十岁的韩国人“厌华”情绪最强烈,而经济条件越好的韩国人“厌华”情绪越弱。

  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30日下午在海南博鳌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他指出,希望企业家在提振信心、改善预期上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我们对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一直高度重视,下一步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支持各类开放平台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扎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另一边,治沙过程中一些不科学、不理性的行为,反而对生态环境起到了反作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沙漠与沙漠化研究室主任薛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近年来,由于防护林的植被单一、密度过高,导致防护林出现退化、死亡的情况。

  3月22日发布的中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写道,中俄双方将定期组织海上、空中联合巡航和联演联训,加强包括现有双边机制下两军各项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军事互信。

  对于即将揭晓的3月CPI数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18家机构对3月CPI同比涨幅的预测均值为1%。从预测值来看,5家为1%以上,2家为1%,11家低于1%,预测值最高为长城证券给出的1.9%,最低为瑞银证券给出的0.6%。若按照机构预测的均值计算,CPI同比涨幅将连续两月处于“1时代”。

  在社交媒体上,有上海网友表示,“黄浦江上要造缆车了,开心,我们上海就是缺一个缆车。”还有网友表示“这个规划太绝了”,“期待跨江缆车,重庆已有,很是羡慕”。

周文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