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专家:器官移植患者定期随访面临现实困境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13 11:54:48

  中新网6月12日电(记者 张尼)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完成器官移植手术2万余例,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不过如今在我国,移植后不依从性一直是一个持续存在的挑战。

  6月11日是第八个中国器官捐献日。当天,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新生会“携手十年,再谱新篇”10周年庆典在北京举办。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随着我国移植技术不断进步,手术成功率和短期生存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然而,成功的移植手术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移植患者长期生存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排斥反应、感染、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需要患者长期、定期随访。

  “曾经就有一位肝移植患者在手术后因为没有坚持规律服用抗排异药物以及定期随访,在手术后又出现了肝功能异常。”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移植中心教授陈虹在活动上分享了一则案例。

  陈虹表示,术后随访是监测患者长期健康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移植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随访也为医生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数据,对于改进移植手术技术、优化患者护理方案以及推动移植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教授王伟强调,患者自我管理是术后长期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医生在随访时除了给予患者医疗上的帮助,还会给予患者生 活方式、用药等方面的指导,包括患者如何自我监测身体状况,识别问题征兆等。

  “目前国内的移植供体仍然非常稀缺,以2022年为例,肝移植的供需比大概是1:7,占比整体移植物需求量83%的肾移植供需比则达到了1:11,因此移植供体非常宝贵,且一场移植手术的费用动辄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因此,移植手术后的抗排异对于患者长期有质量的生活就显得特别关键,不仅需要保证移植器官长期存活,还需要让患者保持免疫力,减少感染或肿瘤的风险。”安斯泰来中国区总裁赵萍接受中新健康采访时强调了移植供体的来之不易,她呼吁关注术后随访。

  中国驻博茨瓦纳大使王雪峰在捐赠仪式上表示,希望这些物资有助于保护博医务工作者以及年轻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新开业商场速度也有所放缓。据CAIC数据显示,2022年购物中心新开业项目及开业率为近期历史低点,截至2022年12月20日,新开业项目仅305个,同比下降44.2%;购物中心新开业率仅34.1%,低于疫情前两年的45.9%和49.1%。

  “自2013年回国创立海创药业以来,我们遇到过不同的挑战,比如2018年公司核心产品即将进入Ⅲ期临床研究,资金缺口较大,我们冲破了重重难关,终于融资成功。”当日活动中,海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创药业)董事长陈元伟在发言时表示,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来自成都市政府各级部门多样化、精准化的有效支持,“在一系列科技金融政策支持下,我们先后获得超过2000万元的金融支持,让海创药业有效破解了科创资金难题。”

  放好病历,曾曾立即掏出手机,拨通患者儿子的电话,将医生的话逐一转述给他听,并将重要部分反复叮嘱。听到有诊疗方案的儿子非常开心,说着就要带老人去检查。曾曾赶忙提醒他,基础的检查可以在当地做完,必要的时候,再带老人到成都。

  新华社布拉格1月28日电(记者邓耀敏)为期两天的捷克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28日结束,军人出身的彼得·帕维尔击败捷克前总理安德烈·巴比什,赢得选举。

  福建省文旅迎春活动丰富多彩,推出“福见好戏”文艺展演、百姓大舞台等800多场文艺演出、群众性文化活动和特色文旅活动,开展“中国古代吉祥文物展”等200多场文博展览和非遗展示活动,赏花灯、看戏曲、逛庙会等传统民俗活动深受欢迎。沉浸式戏剧《雀起无声》在福州“烟山旧”剧场重启,演出销售门票火爆。武夷山“印象大红袍”假期开演当天共接待观众7300多人,创春节假期单日接待纪录。

袁裕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