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华裔青少年眼中的中国:传统与现代交织

来源: 宣讲家
2024-06-25 16:30:06

  中新社太原6月24日电 (杨静)“第一次来到中国,‘打卡’山西古建,体验非遗文化,还感受到了快捷的城市交通和便捷的支付方式。”来自印度尼西亚的“00后”男孩吴本勋24日谈了自己对中国的初印象,“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织,很有意思。”

  当日,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办、山西中华文化学院承办的2024年华裔青少年探寻三晋之旅正在进行,来自印度尼西亚的20余位华裔青少年走进千年皇家园林晋祠、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等地,访古迹、尝美食、学非遗,寻迹三晋大地,收获属于自己的中国记忆。

  吴本勋一边游览一边拍照记录,“此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了解,最期待去北京感受中国首都的魅力。”

  在华裔少女张志慧眼中,此次探寻三晋之旅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她说,画国画、 唱京剧、学武术;参观高科技企业,与机器人对话……从脚踏在中国的土地上时,就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中国气息。

  “在印尼时,经常在网络上看到针灸按摩、科普中医理论的视频。中医很神奇,未来希望有机会来中国学习,探索中医精髓,体会文化交融。”张志慧说。

  从小听爷爷讲中国的故事,17岁的少年石坚安心中便埋下了对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好奇与向往。在爷爷的建议下,石坚安选择了此次山西之行,渴望亲自“打卡”那些曾在父辈口中听闻的古老城市与传说。

  漫步在平遥古城的古城墙下,石坚安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繁华的古代市集之中。“古朴的街巷、传统的院落,以及街头巷尾流传着的民间故事都深深吸引着我。”石坚安说。

  “文创雪糕很可爱,支付也很便捷,山西博物院里历史感与现代感交织。”石坚安一路拍视频、照片和家人朋友分享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还为他们带了晋侯鸟尊冰箱贴等文创纪念品,他希望有机会和家人再来中国旅游,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建设。(完)

  回看2019年的南非、中国、俄罗斯三国联合海上演习,中国恰恰就是派遣了在亚丁湾、索马里执行任务的海军潍坊舰参演。尽管中方目前尚未宣布派遣哪些舰只参加演习,但南非方面已经披露了这么一个信息——350多名南非军人将“与俄罗斯和中国同行一起参加演习,目的是分享作战技能和知识”。

  考察饺子的历史时,不要被各时代的名称所迷惑。如前所述,蒸饺和水饺的原型分别可以追溯到“笼上牢丸”和“汤中牢丸”,而这些食物在唐代的名称还不很清楚,很可能变成了“馄饨”或其他什么名称。宋代开始出现煎饺,蒸饺被称为“角儿”“夹儿”;到了明代,又出现了“饺饵”“粉角”等新的名称;到了清代,才有“水饺”“饺子”等与现代相同的食品名出现。

  不得不说,二战之后,美苏“冷战”,但中国走出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譬如与第三世界多交朋友,且中国一直认为自己也是第三世界的成员。中国一直反对的是霸权主义——无论当年的苏联还是美国,但凡有霸权行径,中国都是谴责的。但与此同时,中国也乐意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与美苏,包括此后的俄罗斯交朋友。

  如今,在南非、中国、俄罗斯三国联合军事演习即将举行的时候,海叔感觉,南非、中国等方面,大约也会在各个层级与俄方谈到俄乌冲突的解决之道。也希望俄罗斯方面能从“金砖国家”这些朋友这里听到、悟到一些什么,并争取与乌克兰举行新的轮次的谈判……

  饺子的馅也因地区和人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但对于水饺、蒸饺或煎饺来说,馅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基本上只要有肉和蔬菜就行了。当然,只放一种也是可以的。蔬菜以白菜和韭菜为主,也有地区用卷心菜或青菜,更有极少的地方用黄瓜。另外,也有人将葱作为香料放入馅里,但一般都不把大蒜放入馅里。

  1月22日,农历正月初一,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市长胡衡华来到重庆火车北站候车大厅,听取春运服务保障和疫情防控工作情况介绍,询问运力调配、每天客流量、疫情防控措施、春运治安举措等。

陈宛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