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未来 美国青年在华开启绿色能源之旅

来源: 金融界
2024-06-23 15:36:38

  中新社北京6月21日电 题:看见未来  美国青年在华开启绿色能源之旅

  作者 曾玥

  “我看到未来充满希望。”置身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来自美国塔尔萨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莎拉·唐斯(Sarah Downs)对中新社记者说,“看到中国在清洁能源方面走得有多远,真的很鼓舞人心”。

  20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举办的“未来绿色能源领袖”美国来华夏令营走进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来自哈佛大学和塔尔萨大学的14名师生实地了解中国氢能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情况。

  莎拉的父亲在天然气行业工作。此次参访期间,她不时与父亲分享在华所见所闻,交换彼此对于美中两国绿色能源行业发展的看法。“对于美国来说,现在最好的选择是与中国等国家一起朝着新的方向前进。”莎拉认为,绿色转型可以推动全球发展迈向新阶段,这其中,国际交流合作尤为重要。

  “如果没有国与国之间的开放交流,我们就不会取得像现在这样大的进步。因此,我会努力与我在中国结识的朋友保持联系,并将我所学到的知识传递给美国的同伴。”这位中文名字叫“戴文丽”的金发女孩憧憬未来能来华工作,“我认为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两国之间传播积极的知识和正面的互动经验,消除偏见与隔阂”。

  戴上VR眼镜,塔尔萨大学能源管理硕士研究生迈克尔·蒂尔曼(Michael Tillman)“徜徉”在氢能源电动车结构构造和运动原理的三维动画空间里一探究竟。“我看到两个氢原子在发动机的内部系统中运行,它们与一个氧原子和电子相结合,产生了驱动汽车的能量。”

  氢能源电动车、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自行车、燃料电池无人机、氢燃料奥运火炬……循路前行,展厅内陈列的各式氢能源产品及模型,吸引迈克尔不停拍摄记录。

  “截至目前,氢能源的应用很有前景。”在迈克尔看来,尽管氢能普及还面临待解难题,但地球需要绿色转型,朝着这个方向迈出一步无疑是正确之举,各国应在绿色转型的知识普及和技术发展中凝聚更大合力。

  作为一名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卡特·瑞德(Carter Reed)对氢装置的发生系统及其工作方式的清洁性印象深刻。

  “这是我在国内看不到的东西,让人耳目一新。”卡特说,此行让他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有了更为全面、清晰的认识。“直到真正来到这里、亲身体验,近距离看到它,才会真正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它意味着什么。”

  展望未来,卡特希望能进入航空航天工业工作。他对日后的国际合作充满信心,并希望能亲身参与其中,为推动深化两国绿色发展合作献力。

  “当我回到美国、回到课堂后,我将与同学和教授分享我的所见所闻。”迈克尔深信绿色发展与绿色合作的未来,“我相信合作是实现绿色地球的最终关键,就像迈克尔·杰克逊在 《拯救世界》(Heal the World)里所唱的那样,为你我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完)

  除了东方港湾等百亿私募外,2022年也有不少中小私募加入“降费大军”,宣布三年免管理费,或者一年管理费和业绩报酬全免。

  黄普磊说,自己在河南、海南开设有多家民宿,但春节期间,这些民宿的入住率,大多在80%~90%之间,这一数据,基本与2020年持平,但却并未达到近年来曾有过的满房的巅峰状态。

  汽车出口强势增长。伴随着我国品牌汽车在三电技术和智能驾驶相关领域逐步建立起竞争优势,我国汽车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出口呈加快增长趋势。继去年8月单月出口30.8万辆后,汽车出口持续保持较高水平,连续5个月月均出口量超过30万辆,其中,去年10月汽车企业出口创下33.7万辆的历史新高。

  乐队的灵魂人物——主唱兼键盘手丹尼尔,2015年来到中国,现在是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工程专业的一名研究生。丹尼尔说,乐队在创作时会把自己国家的音乐特点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乐队独特的风格。

  1月20日,中山华艺灯饰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业务总监冯允毅终于结束了近十天的迪拜“抢单”之旅,赶在除夕前回家。与他一同组团前往迪拜的20多家企业中,不少人留在了迪拜过春节,希望在订单拓展上“再添一把火”。

  王金豹表示,内蒙古把现代能源经济和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动能接续转换、质量效益提升紧密结合,以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多场景应用牵引带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整个经济形态重构再造。

杨孟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