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龘龘、前程朤朤,为何生僻字热起来了?

来源: 台海网
2024-06-13 18:46:42

  中新社北京2月6日电(记者 应妮)中国农历龙年将至,“龘”字一跃火出了圈,成为生僻字界的“扛把子”。

  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龙行龘龘,欣欣家国”,到中国国家博物馆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序厅中出现的“龙行龘龘”,再到时下应景的祝福语“龙行龘龘、前程朤朤”,都引起民众对生僻字的关注和好奇。

  据《康熙字典》记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音同“沓(dá)”。“龙行龘龘”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黄德宽介绍,三个龍的“龘”是从两个龍的“龖”发展而来。在《说文解字》中,许慎将“龖”解为“飞龙之状”,也读作“沓(dá)”。“龘”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音义皆同。“在龙年到来之际,用古字‘龘’来体现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希望新的一年发展得更好、更快,龙腾虎跃、龙马精神,这是可以理解的心情。”

  他指出,事实上,作为一个生僻字,“龘”在文字史上几乎没有实际使用过,但是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积淀比较深厚,这些生僻字都在典籍中留了下来。今人从浩如烟海的字典中把它们打捞出来,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特别是近年来汉字文化热度高,与此相关的文创开发等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如果说这些生僻字就此进入汉字的使用流通领域,这却是不大可能的。应该说,生僻字热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虽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应适可而止。”

  作为《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工作组主要 成员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军坦言不太赞成过度炒作生僻字,“常用字的学习和使用更为重要”。

  在他看来,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即使是现在不再使用的生僻字,往往也反映了造字时代的文化信息,就像“龘”字一样,是中国古代龙文化的象征,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愿望。但它毕竟是一个时代痕迹很强的字,现在把它挖掘出来,只能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的符号,而无法进入通用字的层面,不符合进入《通用规范汉字表》的条件。

  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观众步入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时,会在序厅看到从1916年到2024年一共十个龙年的相关四字词语,如1916年的“龙德正中”、1952年的“龙行四海”、2000年的“凤翥龙翔”、2012年的“云起龙骧”,2024年则是“龙行龘龘”。

  该展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副研究馆员诸葛英良表示,“龙行龘龘”确实是今年热度比较高的一个词,从策展角度选用这个词来祝福2024年,希望国家发展更加昌盛,民众生活更加发达。

  “从展览来说,为什么以‘中华第一龙’红山玉龙起头之后,紧跟着就是甲骨文的‘龙’字,还把馆藏的《龙藏寺碑》拓片拿出来?其实也是从汉字这一角度来讲述龙文化。都说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我看来,汉字其实也是某种形式的图腾,有着强大的力量。我们在序厅墙上挂这些词语来表达祝福,希望观众看到它的形,念出它的音,除了多认识一两个字之外,也能感受到汉字的文化力量。”诸葛英良说。

  这一力量也在四个“月”组成的“朤”中传递。“朤”音同“朗”(lǎng),有明亮、光明之义。前程朤朤,即前途光明。(完)

  从“关联领域”可以看出,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正在走向深处、落向实处,新征程上中国外交谋篇布局的现实逻辑逐渐清晰。而通过“百尺竿头”“守望相助”“不忘初心”“团结奋斗”等关联短语,我们感受到的是大国领袖对人民的希冀与嘱托,对世界的关切和担当,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信和底气。

  责 编丨李丹

  “目前,我已经清理林地100多亩,修剪树木1万多棵。”耄耋之年的李振海只要和林子在一起,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我得抓紧时间清林,才不耽误春天造林。”

  同时,该段在低温时段通过微信及时发布低温预警信息,每日安排对防断重点地段钢轨及站内道岔开展徒步巡检、添乘检查、记名检查,对正线半自动闭塞且未装有断轨监测设备的区段开展全覆盖式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降低断轨风险。

  三是促进各板块业务规则的协调统一。全面实行注册制中,进一步整合了深市主板、创业板发行上市审核、发行承销、持续监管、交易等规则,深市两个板块注册制配套制度总体保持一致,同时也与上交所注册制下配套规则体系和内容基本一致,有利于促进形成全市场更为协调、简明、友好的业务规则体系。

  当前,广西正在建设长725公里的边关国家旅游风景道。根据官方规划,该风景道东起东兴市竹山村,由东南往西北方向经东兴市、防城区、宁明县、凭祥市、龙州县、大新县、靖西市、那坡县等8个县(区、市),终于那坡县百都乡弄陇村。串联东兴国门景区、友谊关景区、左江花山岩画景区、大连城景区、明仕旅游度假区、德天跨国瀑布景区、通灵—古龙山峡谷群景区、老虎跳大峡谷景区等核心旅游景区,辐射峒中、爱店、友谊关(浦寨)、水口、龙邦、平孟等边境口岸和周边的边境特色村镇、中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和乡村旅游点。

刘依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